连续双抽运高非线性光纤(HNLF)参量放大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概念 | 第13-25页 |
·FOPA的优点、结构及研究近况 | 第13-16页 |
·FOPA的显著优点有 | 第13页 |
·FOPA的结构 | 第13-14页 |
·FOPA研究近况 | 第14-16页 |
·光纤参量放大器理论原理 | 第16-17页 |
·四波混频的相位匹配条件 | 第17-20页 |
·概念发展 | 第17-18页 |
·匹配条件 | 第18-20页 |
·利用光纤FWM实现全光纤波长变换的技术难点 | 第20页 |
·连续光产生的基本理论 | 第20-22页 |
·光纤参量放大器增益的偏振相关性理论模型 | 第22-25页 |
·参量放大器的增益 | 第23-24页 |
·信号增益的偏振相关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双抽的参量放大器的理论模型推导 | 第25-44页 |
·耦合模方程的推导 | 第26-34页 |
·线性极化强度的表达式 | 第26-27页 |
·非线性极化强度的表达式 | 第27-32页 |
·耦合模方程 | 第32-34页 |
·包含空间分布的耦合模方程的推导 | 第34-36页 |
·耦合模方程的近似解 | 第36-39页 |
·求解两泵浦波满足的方程 | 第37页 |
·求解信号波与闲频波的解 | 第37-39页 |
·信号波和闲频波的通解 | 第39-40页 |
·通解中系数的确定 | 第40-44页 |
·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耦合模方程的精确解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参量放大增益 | 第44-48页 |
·峰值增益 | 第44-46页 |
·提高峰值增益的设计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相位匹配技术 | 第48-53页 |
·相位匹配效应 | 第48页 |
·相位匹配的实际应用 | 第48-53页 |
·相位匹配的物理机制 | 第49-50页 |
·利用零色散波长附近的相位匹配实现波长变换 | 第50-51页 |
·依赖于泵浦强度的相位匹配实现宽带波长变换 | 第51-52页 |
·相位失配与泵浦波长的关系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非简并参量放大 | 第53-56页 |
·参量增益与入射泵浦功率比值的关系 | 第53-54页 |
·数值模拟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