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实用价值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7-18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不足 | 第17-18页 |
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及其风险管理状况 | 第18-30页 |
·我国再担保机构发展现状 | 第18-21页 |
·我国再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 | 第21-25页 |
·市场风险 | 第21-22页 |
·信用风险 | 第22-24页 |
·操作风险 | 第24页 |
·法律风险 | 第24-25页 |
·宏观经济政策风险 | 第25页 |
·我国再担保机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项目再担保市场风险的测量——VAR模型的应用 | 第27-30页 |
3 日、韩再担保机构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0-34页 |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 第30-32页 |
·实现两层保障 | 第30页 |
·再担保程序简洁、运行高效 | 第30-31页 |
·风险分担和费率设计合理 | 第31页 |
·完善的法制保障 | 第31页 |
·先进的技术支撑 | 第31-32页 |
·韩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 | 第32-33页 |
·可靠的资本来源 | 第32页 |
·对担保项目实施自动再担保 | 第32页 |
·再担保风险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设计合理 | 第32-33页 |
·再担保品种不断更新 | 第33页 |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3-34页 |
4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风险防范的措施 | 第34-42页 |
·市场风险的防范 | 第34-36页 |
·分散业务投资、创新业务品种 | 第34-35页 |
·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35页 |
·加强再担保体系建设 | 第35-36页 |
·信用风险的防范 | 第36-39页 |
·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 第36页 |
·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 第36-37页 |
·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比例和再担保费率 | 第37-39页 |
·操作风险的防范 | 第39-40页 |
·构建权责明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 | 第39页 |
·完善"保前调查、保中审查和保后检查"的制度 | 第39-40页 |
·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职业队伍 | 第40页 |
·法律风险和宏观经济政策风险的防范 | 第40-42页 |
·健全再担保行业相关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加大政府对再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