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奖获奖中短篇小说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1页 |
第一章 鲁迅文学奖及其获奖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1-16页 |
·消费文化潮流中的城乡二元结构 | 第11-12页 |
·主体间性美学思想下的底层书写 | 第12-14页 |
·政治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鲁迅文学奖评奖制度解析 | 第16-21页 |
·鲁奖简介及评奖标准简析 | 第16-17页 |
·评奖的得失分析 | 第17-19页 |
·评奖中的作者、读者及其他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审美对象的重心:乡村和底层 | 第21-25页 |
·乡村文学与城市文学之别 | 第21-22页 |
·底层——无法避让的书写对象 | 第22-25页 |
第四章 乡村美学 | 第25-30页 |
·多元丰富的乡村人形象 | 第25-26页 |
·乡村小说中“城市”意象的变迁 | 第26-27页 |
·乡村——再造的精神家园 | 第27-30页 |
·传统文化下的乡村童话 | 第28页 |
·家园中体现的主体间性关系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获奖作品追求主体间性关系的具体体现 | 第30-38页 |
·残疾——失语世界的隐喻 | 第30-31页 |
·政治权力的批判及反思 | 第31-32页 |
·女性权利的表达与争取 | 第32-34页 |
·军人题材——崇高之后的平淡 | 第34-36页 |
·英雄的塑造到战争的反思 | 第35-36页 |
·平淡而不平凡的军旅生活 | 第36页 |
·民族精神的书写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