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一、选题背景及义 | 第8-9页 |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页 |
| (三) 选题的实践意义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 (一) 民族精神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 (二) 关于民族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研究的概述 | 第10-11页 |
| (三) 综合评述 | 第11页 |
|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与特征 | 第12-20页 |
| 第一节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和社会实践的结晶 | 第12-16页 |
| 一、民族精神的概括 | 第12-15页 |
| 二、民族精神是民族社会发展必要的精神要素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 第16-20页 |
|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 第17-18页 |
|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 第20-30页 |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意义 | 第20-27页 |
|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民族文化渊源 | 第20-25页 |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必然 | 第25-27页 |
|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 第30-39页 |
| 第一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及其意义 | 第30-33页 |
| 一、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 第30-31页 |
|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 第31-33页 |
| 第二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 第33-39页 |
|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要求 | 第33-35页 |
|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路径 | 第35-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