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路径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1 绪论第10-18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文献综述第11-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页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16-18页
2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概述第18-24页
   ·基本概念第18-20页
     ·地方政府第18页
     ·责任与问责第18-19页
     ·行政问责制第19-20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第20-22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第22-24页
3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状况第24-32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产生的背景第24-25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制度演进第25-26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发展状况第26-30页
     ·深圳市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状况第27-28页
     ·郑州市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发展状况第28-30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实施成果第30-32页
     ·增加了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意识第30页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第30-31页
     ·推动了地方公务员的队伍建设第31-32页
4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第32-39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外部环境发育滞后第32-35页
     ·公共行政文化观念落后第32-33页
     ·地方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第33-34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尚未健全第34-35页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内部要素构成不健全第35-39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主体单一第35-36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对象不明确第36-37页
     ·地方政府行政问责的范围过于狭窄第37-39页
5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发展的路径分析第39-50页
   ·优化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外部环境第39-44页
     ·建设良好的行政文化氛围第39-41页
     ·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第41-42页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问责法律体系第42-44页
   ·完善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第44-50页
     ·推动地方政府行政问责主体多元化第44-46页
     ·明确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问责客体第46-48页
     ·合理拓宽地方政府行政问责制的范围第48-50页
6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54页
个人简历第54页
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地区辽墓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人工神经网络在薄差水淹层解释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