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第一章 牛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表达研究进展 | 第11-23页 |
·牛抗菌肽的分类及特点 | 第11-18页 |
·牛β-防御素 | 第11-15页 |
·Cathelicidins | 第15-17页 |
·阴离子抗菌肽 | 第17-18页 |
·乳铁素 | 第18页 |
·牛抗菌肽基因工程表达 | 第18-21页 |
·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表达策略 | 第19-20页 |
·表达蛋白的分离纯化 | 第20-21页 |
·牛抗菌肽转基因 | 第21页 |
·转抗菌肽基因动物 | 第21页 |
·转牛抗菌肽基因植物 | 第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试验研究 | 第23-49页 |
第二章 BNBD11 基因的优化合成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3-33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酶 | 第23页 |
·试剂和试剂盒 | 第2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7页 |
·BNBD11 基因的优化 | 第24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 第24-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BNBD11 基因的优化 | 第27-28页 |
·pUC57-BNBD11 和pET32a 的双酶切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抗菌肽编码基因的获得和优化 | 第31页 |
·融合表达策略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纯化 | 第33-43页 |
·材料 | 第33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33页 |
·试剂和其他 | 第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7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3-34页 |
·SDS-PAGE 检测蛋白 | 第34-35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5页 |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5页 |
·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35页 |
·融合蛋白的甲酸切割 | 第35-36页 |
·Tricine-SDS-PAGE | 第36-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37-38页 |
·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38-39页 |
·融合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9页 |
·融合蛋白的纯化效果分析 | 第39页 |
·融合蛋白的甲酸切割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融合蛋白的裂解 | 第41页 |
·Tricine-SDS-PAGE | 第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BNBD11 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 第43-49页 |
·材料 | 第43页 |
·菌株 | 第43页 |
·试剂和试剂盒 | 第4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5页 |
·RP-HPLC 纯化目的蛋白 | 第43-44页 |
·微量稀释法检测抑菌活性 | 第44页 |
·Tricine-SDS-PAGE 检测阳性抑菌样品 | 第44页 |
·BNBD11 的浓度测定 | 第44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RP-HPLC 纯化目的蛋白 | 第45页 |
·抑菌活性样品筛选 | 第45-46页 |
·Tricine-SDS-PAGE 检测阳性抑菌样品 | 第46页 |
·重组BNBD11 的浓度测定 | 第46-47页 |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