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论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相关研究的介绍评价或借鉴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14-22页 |
| ·信用与信息 | 第14-17页 |
| ·信用及属性 | 第14-15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6页 |
| ·信用信息的意义 | 第16-17页 |
| ·征信 | 第17-18页 |
| ·征信及其特征 | 第17页 |
| ·征信构成要素 | 第17-18页 |
| ·个人征信与个人信用体系 | 第18-21页 |
| ·个人信用与个人征信 | 第18-19页 |
| ·个人征信体系及功能 | 第19-20页 |
| ·个人信用信息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3章 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与征信的风险点分析 | 第22-33页 |
| ·信用信息采集过程的风险点分析 | 第22-27页 |
| ·信息收集范围的界定问题 | 第22-23页 |
| ·信用信息采集方式中的问题分析 | 第23-27页 |
| ·信用信息使用过程的风险点分析 | 第27-31页 |
| ·信用报告失实问题 | 第28页 |
| ·信用报告使用标准不统一 | 第28-29页 |
| ·信用报告查询问题 | 第29-30页 |
| ·信用报告异议问题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第4章 构建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 | 第33-44页 |
| ·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原则 | 第33-35页 |
| ·构建多层次的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34页 |
| ·构建多层次的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障制度的原则 | 第34-35页 |
| ·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过程中的原则借鉴 | 第35-37页 |
|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原则 | 第35-36页 |
| ·经合组织个人信息保护指导原则 | 第36-37页 |
|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指导原则 | 第37页 |
| ·多层次个人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保障 | 第37-43页 |
| ·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 第37-41页 |
| ·征信机构行为规范法律制度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5章 完善征信监管和行业自律 | 第44-50页 |
| ·完善征信监管 | 第44-46页 |
| ·征信监管的主体 | 第44页 |
| ·政府的监管职责 | 第44-46页 |
| ·行业自律法律问题 | 第46-49页 |
| ·建立行业协会的必要性 | 第46-47页 |
| ·行业协会角色定位 | 第47-48页 |
| ·行业协会建设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