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第一章 奶牛子宫内膜炎及乳酸菌黏附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第12-13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 | 第13-16页 |
·乳酸菌黏附性的研究 | 第16-19页 |
·乳酸菌的黏附性 | 第16-17页 |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抑制性 | 第17-18页 |
·影响乳酸菌黏附的因素 | 第18-19页 |
·乳酸菌黏附机制的研究 | 第19-21页 |
·乳酸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 第19-20页 |
·乳酸菌黏附机制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试验部分 | 第23-41页 |
第二章 乳酸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及拮抗作用 | 第23-29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菌种 | 第23页 |
·细胞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菌液的制备 | 第24页 |
·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培养 | 第24页 |
·筛选高黏附性的乳酸菌 | 第24页 |
·黏附拮抗试验 | 第24-25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乳酸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性能 | 第25-26页 |
·乳酸菌对致病菌的黏附拮抗作用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嗜乳酸杆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条件的优化 | 第29-35页 |
·材料 | 第29页 |
·菌种和细胞 | 第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细胞培养时间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的影响 | 第29页 |
·pH 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细胞的影响 | 第29页 |
·菌液浓度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细胞的影响 | 第29页 |
·孵育时间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细胞的影响 | 第29-30页 |
·嗜乳酸杆菌生长状态对其黏附细胞的影响 | 第30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30页 |
·试验结果 | 第30-34页 |
·细胞培养时间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的影响 | 第30-31页 |
·pH 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的影响 | 第31-32页 |
·菌液浓度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的影响 | 第32-33页 |
·孵育时间对嗜乳酸杆菌黏附的影响 | 第33页 |
·嗜乳酸杆菌生长状态对其黏附细胞的影响 | 第33-34页 |
·讨论 | 第34页 |
·体外黏附模型的优选试验 | 第34页 |
·影响嗜酸乳杆菌黏附因素的优选试验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嗜酸乳杆菌黏附成分的初步鉴定 | 第35-41页 |
·材料 | 第35页 |
·菌种 | 第35页 |
·细胞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 第35-37页 |
·嗜乳酸杆菌黏附成分的鉴定 | 第35-36页 |
·嗜乳酸杆菌表层蛋白的提取及初步鉴定 | 第36页 |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试验结果 | 第37-39页 |
·嗜乳酸杆菌黏附成分的鉴定 | 第37-38页 |
·嗜乳酸杆菌表层蛋白的SDS-PAGE | 第38-39页 |
·表层蛋白的黏附抑制鉴定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嗜乳酸杆菌黏附成分的鉴定 | 第39页 |
·嗜乳酸杆菌表层蛋白的提取及初步鉴定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缩略词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