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本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技术创新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技术创新理论的提出 | 第15页 |
|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 第15-16页 |
|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16-19页 |
| ·技术创新能力 | 第16-17页 |
|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 第19-32页 |
|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 第19-23页 |
| ·产业内部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产业外部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3-24页 |
| ·科学性和可行性相结合原则 | 第24页 |
| ·可比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 第24页 |
| ·重点和准确性相结合原则 | 第24页 |
|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性原则 | 第24页 |
|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27页 |
| ·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25-26页 |
| ·指标涵义 | 第26-27页 |
|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与选择 | 第27-32页 |
| ·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综述与比较 | 第27-28页 |
| ·技术创新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28-29页 |
| ·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 第四章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 第32-47页 |
|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发展历程 | 第32-34页 |
|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 第34-42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4-35页 |
| ·指标规范化处理 | 第35-40页 |
| ·评价与分析 | 第40-42页 |
|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 第42-47页 |
| ·政府资金投入比重 | 第42-43页 |
| ·创新引进经费比重 | 第43页 |
| ·产业研发投入强度 | 第43-44页 |
| ·新产品产出效率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选择 | 第47-53页 |
| ·政府策略 | 第47-49页 |
|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第47页 |
| ·完善引资工作 | 第47页 |
| ·加大创新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 第47-49页 |
| ·产业策略 | 第49-50页 |
| ·走功能创新之路,拓蓝海市场 | 第49-50页 |
| ·充分发挥产业协会作用 | 第50页 |
| ·企业策略 | 第50-53页 |
| ·重视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 第50-51页 |
| ·运用知识管理机制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 ·结论 | 第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 附录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测评问卷调查及指标权重计算过程 | 第59-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