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油/水界面超低界面张力体系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油/水界面层内表面活性剂作用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 | 第17页 |
·表面活性剂复配 | 第17页 |
·无机盐、醇、聚合物等对表面活性剂界面行为的影响 | 第17-19页 |
·油/水界面超低界面张力模型 | 第19-27页 |
·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能力经验公式 | 第20-22页 |
·油/水界面层理论模型 | 第22-27页 |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33-45页 |
·模拟方法 | 第33-38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4-36页 |
·耗散颗粒动力学模拟 | 第36-38页 |
·实验研究方法 | 第38-40页 |
·油/水界面张力测定 | 第38-39页 |
·界面流变 | 第39-40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0页 |
·表面张力测定 | 第40页 |
·体相粘度测定 | 第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第三章 烷醇酰胺增溶烷烃体系的界面组装 | 第45-84页 |
·FFA体系性质研究 | 第46-59页 |
·FFA溶液的体相性质 | 第46-47页 |
·FFA溶液的表面活性 | 第47-48页 |
·FFA的油/水界面行为 | 第48-59页 |
·FFA增溶烷烃体系界面活性研究 | 第59-75页 |
·FFA增溶癸烷体系在正十二烷/水及正十六烷/水界面层的界面组装 | 第59-67页 |
·FFA增溶癸烷体系在正庚烷/水、正辛烷/水界面层的界面组装 | 第67-70页 |
·FFA增溶辛烷体系在正十二烷/水界面层的界面组装 | 第70-72页 |
·FFA溶液中增溶不同油相体系对正十二烷/水界面活性影响 | 第72-74页 |
·FFA溶液中增溶烷烃体系对不同原油的油相的适应性 | 第74-75页 |
·FFA与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DSB复配体系及增溶烷烃体系的油/水界面活性 | 第75-79页 |
·FFA与DSB复配体系的油/水界面活性 | 第75-77页 |
·FFA与DSB复配体系增溶油相对应体系的界面活性 | 第77-79页 |
·胶束增溶烷烃体系界面层组装机理 | 第79-80页 |
·具有较强油相适应性体系的设计 | 第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第四章 油/水界面石油磺酸盐/烷醇酰胺/醇体系的界面组装 | 第84-108页 |
·石油磺酸盐及表面活性剂复配对其界面行为的影响 | 第84-87页 |
·石油磺酸盐-FFA-醇体系的界面组装 | 第87-104页 |
·石油磺酸盐-FFA-己醇体系 | 第87-100页 |
·石油磺酸盐/FFA/辛醇体系界面活性 | 第100-101页 |
·磺酸盐-醇体系油/水界面活性 | 第101-103页 |
·石油磺酸盐-(FFA)-醇体系油/水界面层组装机理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8页 |
第五章 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界面行为的介观模拟 | 第108-122页 |
·表面活性剂结构选择及其拓扑结构的建立 | 第109-110页 |
·鼠李糖脂结构对其界而活性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RL结构对其单独存在体系界面活性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RL混合体系界面活性 | 第111-112页 |
·鼠李糖脂与合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界面性质 | 第112-117页 |
·鼠李糖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界面性质 | 第113-115页 |
·鼠李糖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BS复配体系界面性质 | 第115-116页 |
·鼠李糖脂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_3复配体系界面性质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3-12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