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学视角的山东省包容性增长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 第18页 |
·哈罗德-多马模型 | 第18-19页 |
·均衡发展理论与非均衡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区域空间网络开发模式 | 第20页 |
·区域差异演化的非线性与有限可控性原理 | 第20-21页 |
·包容性增长理论 | 第21-23页 |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 第21-22页 |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则 | 第22-23页 |
3 山东省包容性增长现状分析 | 第23-49页 |
·包容性增长之增长前提 | 第24-29页 |
·经济增长与机会均等和公平的关系 | 第25页 |
·山东省机会均等状况分析 | 第25-29页 |
·包容性增长之增长要素 | 第29-39页 |
·增长要素之创新 | 第29-33页 |
·宏观环境下的创新发展 | 第29-30页 |
·山东省创新要素分析 | 第30-32页 |
·包容性增长实现创新的机制和路径分析 | 第32-33页 |
·增长要素之劳动者 | 第33-37页 |
·相关研究 | 第33页 |
·山东省劳动要素分析 | 第33-36页 |
·实现就业提升价值 | 第36-37页 |
·增长要素之文化 | 第37-39页 |
·相关研究 | 第37页 |
·山东省文化要素分析 | 第37-38页 |
·原因分析及对策 | 第38-39页 |
·包容性增长之增长影响 | 第39-49页 |
·增长影响之民生 | 第39-41页 |
·相关研究 | 第39页 |
·山东省民生民富状况分析 | 第39-40页 |
·政策建议 | 第40-41页 |
·增长影响之可持续 | 第41-43页 |
·相关研究 | 第41-42页 |
·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增长状况分析 | 第42-43页 |
·增长影响之幸福感 | 第43-49页 |
·相关研究 | 第44-45页 |
·山东省幸福感评价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9页 |
4 山东省包容性增长时空分析 | 第49-80页 |
·山东省包容性增长时间差异分析 | 第49-66页 |
·山东省包容性增长水平的测度方法 | 第49-53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术语解读 | 第50-52页 |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52页 |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52-53页 |
·构建指标体系 | 第53-58页 |
·构建指标体系原则 | 第53-56页 |
·指标体系 | 第56-58页 |
·数据选择 | 第58-60页 |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第60-66页 |
·确定隶属函数求取隶属度 | 第61-62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62-63页 |
·评价结果 | 第63-66页 |
·山东省包容性增长的空间差异分析 | 第66-80页 |
·确定研究范围与区划基本单元 | 第66页 |
·指标体系构建及数据选择 | 第66-69页 |
·评价方法 | 第69-70页 |
·模糊聚类分析过程 | 第70-74页 |
·标准差法数据标准化 | 第70页 |
·计算模糊相似矩阵 | 第70-73页 |
·求取模糊等价矩阵 | 第73-74页 |
·模糊聚类 | 第74页 |
·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 第74-80页 |
·确定隶属函数求取隶属度 | 第74-76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76-77页 |
·评价结果 | 第77-80页 |
5 对策建议 | 第80-85页 |
·总体思路 | 第80-82页 |
·具体措施 | 第82-85页 |
·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第82-83页 |
·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加强人力资本开发 | 第83页 |
·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83-84页 |
·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推进城乡一体化 | 第84页 |
·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坚持公平正义 | 第84-85页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