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各国对外贸易论文--中国对外贸易论文--与各国贸易关系论文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0页
   ·选题理由和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2-18页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综述第12-15页
     ·关于日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文献综述第15-16页
     ·关于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6-18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18-19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页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8-19页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9-20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9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演变历程第20-28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演变历程第20-23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起步时期(1979-1988 年)第20-21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时期(1989-2001 年)第21-22页
     ·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化时期(2002-2012 年)第22-23页
   ·日美贸易摩擦的演变历程第23-28页
     ·日美贸易摩擦的萌芽时期(20c50s 后期-60s 中期)第24-25页
     ·日美贸易摩擦的发展时期(20c60s 后期-80s 初期)第25-26页
     ·日美贸易摩擦的深化时期(20c80s 中后期-90s 初期)第26-27页
     ·日美贸易摩擦的缓和时期(20c90s 中后期以后)第27-28页
第3章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共性研究第28-42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经济原因的共性第28-29页
     ·直接原因——贸易不平衡第28页
     ·深层原因——消费储蓄结构不平衡第28-29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商品结构的共性第29-31页
     ·涉及商品范围日益扩大、领域日益加深第29-31页
     ·涉及商品附加值不断增加第31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表现形式的共性第31-33页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第31-32页
     ·表现形式更加具有隐蔽性第32-33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共性第33-35页
     ·美国处于优势地位,中日处于被动地位第33-34页
     ·由双边机制向 WTO 多边机制转变第34-35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发展的基本规律第35-42页
     ·从产品摩擦到产业摩擦第35-38页
     ·从产业摩擦到汇率摩擦第38-40页
     ·从汇率摩擦到体制摩擦第40-42页
第4章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摩擦的特性研究第42-54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政治原因的特性第42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商品结构的特性第42-44页
     ·商品竞争力差异分析第42-43页
     ·商品结构互补性分析第43-44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表现形式的特性第44-46页
     ·贸易摩擦主要表现形式第44-45页
     ·贸易摩擦表现形式的复杂性第45-46页
   ·中美与日美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特性第46-47页
     ·贸易摩擦解决复杂程度不同第46页
     ·贸易摩擦解决背景不同第46-47页
   ·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的实证分析第47-54页
     ·变量的选取第47-48页
     ·实证过程第48-52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52-54页
第5章 中国从日美贸易摩擦的经验中获得的启示第54-63页
   ·宏观层面的政府角度第54-58页
     ·正确看待中美贸易摩擦第54页
     ·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谈判第54-55页
     ·加快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第55-57页
     ·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第57-58页
   ·中观层面的 NGO 角度第58-61页
     ·积极利用 WTO 争端解决机制第58-59页
     ·完善行业协会的中介职能第59-60页
     ·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第60-61页
   ·微观层面的企业第61-63页
     ·加强企业沟通第61页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第61-62页
     ·建立多元化市场第62页
     ·积极应诉第62-63页
结论第63-64页
注释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感知的非均匀网格变形图像重定向算法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RAGE与MMP-9在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