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体的软构件聚类算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软件构件技术 | 第8-9页 |
·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式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构件分类表示 | 第10-11页 |
·构件库系统 | 第11-14页 |
·构件聚类 | 第14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各章内容组织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软件构件的分类表示 | 第16-24页 |
·构件分类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构件分类表示方法 | 第17-19页 |
·刻面分类表示方法 | 第19-22页 |
·刻面分类方法的定义及特点 | 第19-21页 |
·基于刻面分类的构件检索算法 | 第21页 |
·刻面分类表示的优缺点 | 第21-22页 |
·软件构件分类系统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领域本体的构建 | 第24-34页 |
·本体的概述 | 第24-26页 |
·本体的定义 | 第24-25页 |
·本体的构成 | 第25页 |
·本体的分类 | 第25页 |
·本体的描述语言 | 第25-26页 |
·构建领域本体的原则 | 第26页 |
·领域本体的构建步骤 | 第26-28页 |
·明确领域本体的专业领域和范围 | 第26-27页 |
·考虑复用现有的本体 | 第27页 |
·列出领域本体中的重要术语 | 第27页 |
·定义分类概念和概念分类层次 | 第27页 |
·定义概念之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人工智能构件的领域本体设计 | 第28-29页 |
·领域分析 | 第28页 |
·本体知识的表示 | 第28-29页 |
·利用 protégé工具构建本体 | 第29-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领域本体的构件聚类 | 第34-44页 |
·基于领域本体的构件聚类框架 | 第34页 |
·数据的收集及预处理 | 第34-35页 |
·特征向量的提取 | 第35-36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35页 |
·特征词权重的计算 | 第35页 |
·文本间的似性计算 | 第35-36页 |
·本体的匹配 | 第36-37页 |
·匹配规则 | 第36页 |
·概念间的相似度计算 | 第36-37页 |
·聚类分析 | 第37-38页 |
·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37页 |
·K-Means 聚类算法 | 第37-38页 |
·基于领域本体的构件聚类 | 第38-42页 |
·结合领域本体的构件聚类算法流程 | 第38-39页 |
·算法实现及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6页 |
·总结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4-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