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插图清单 | 第15-16页 |
表格清单 | 第16-17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7-33页 |
第1章 大熊猫的研究背景 | 第17-21页 |
·大熊猫的历史分布和生存现状 | 第17-18页 |
·大熊猫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 第18-21页 |
第2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 第21-31页 |
·MHC基因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 第21-23页 |
·Ⅰ类MHC基因的组织分布、结构、功能 | 第21-22页 |
·Ⅱ类MHC基因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 第22页 |
·Ⅰ类MHC基因的分类 | 第22-23页 |
·MHC的多态性及其维持机制 | 第23-24页 |
·自然种群MHC选择作用的检测 | 第24-27页 |
·物种进化历史上选择作用的检测 | 第24-26页 |
·现代种群选择作用的检测 | 第26-27页 |
·MHC的进化 | 第27页 |
·MHC在进化生态学与保护遗传学中的应用意义 | 第27-29页 |
·MHC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3章 微卫星标记及其应用 | 第31-32页 |
第4章 立论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33-100页 |
第5章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分离 | 第33-53页 |
·材料 | 第33-34页 |
·样品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45页 |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 | 第34-35页 |
·血液及组织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mRNA的分离 | 第35-36页 |
·第一链cDNA的合成及扩增 | 第36-37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序列的分离 | 第37-40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40-43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表达检测 | 第43-44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全长cDNA的获得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物理图谱的构建 | 第45-47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表达检测及全长cDNA的序列分析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6章 大熊猫适应性进化研究 | 第53-86页 |
·材料 | 第53-55页 |
·样品来源 | 第53-54页 |
·主要试剂 | 第54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4-55页 |
·方法 | 第55-6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55-56页 |
·大熊猫经典Ⅰ类MHC基因座位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56-58页 |
·大熊猫经典Ⅰ类MHC基因座位特异性扩增 | 第58-59页 |
·大熊猫经典Ⅰ类MHC基因exon 2和exon 3的SSCP分型 | 第59-60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位点特异性单倍型方法的建立 | 第60-61页 |
·大熊猫粪便样品个体数目的确认 | 第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63页 |
·结果 | 第63-79页 |
·大熊猫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63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群体调查结果 | 第63-69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位点特异性单倍型方法有效性的确认 | 第69-70页 |
·野外粪便样品个体数目的确认结果 | 第70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序列变异 | 第70-73页 |
·大熊猫野生种群Ⅰ类MHC基因的变异 | 第73-76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选择作用 | 第76-77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种群结构与种群分化 | 第77-79页 |
·讨论 | 第79-84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遗传变异水平 | 第79-80页 |
·非编码区内含子2的进化分析 | 第80-81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种群间的单倍型分布 | 第81页 |
·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遗传分化 | 第81-82页 |
·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平衡选择 | 第82-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7章 大熊猫适应性进化的微卫星辅佐研究 | 第86-100页 |
·材料 | 第86-87页 |
·样品来源 | 第86页 |
·主要试剂 | 第86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86-87页 |
·方法 | 第87-9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87页 |
·微卫星引物的选取与扩增 | 第87-88页 |
·微卫星基因型的分型 | 第88-90页 |
·微卫星数据的处理 | 第90-91页 |
·结果 | 第91-98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91页 |
·微卫星位点的无效等位基因,连锁不平衡以及哈-温平衡检测 | 第91页 |
·微卫星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91-95页 |
·微卫星DNA的遗传分化与种群结构 | 第95-98页 |
·讨论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100-103页 |
第8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00-103页 |
·主要结论 | 第100-101页 |
·创新点 | 第101页 |
·展望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9页 |
作者简历 | 第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