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 ·颗粒物污染及来源 | 第12-14页 |
| ·大气颗粒物污染 | 第12-13页 |
| ·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 第13-14页 |
| ·多环芳烃污染及来源 | 第14-16页 |
| ·多环芳烃污染 | 第14-15页 |
| ·多环芳烃来源 | 第15-16页 |
| ·多环芳烃衍生物污染 | 第16页 |
| ·固体燃料燃烧及室内污染 | 第16-19页 |
| ·固体燃料燃烧 | 第16-18页 |
| ·室内空气污染 | 第18-19页 |
| ·居民暴露风险 | 第19-23页 |
| ·暴露研究 | 第19页 |
| ·呼吸暴露研究 | 第19-21页 |
| ·暴露风险分析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及测试手段 | 第23-29页 |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23页 |
| ·样品采集及保存 | 第23-24页 |
| ·采样仪器和设备 | 第23页 |
| ·采样方案 | 第23-24页 |
| ·采样介质及样品保存 | 第24页 |
| ·样品分析与质量控制 | 第24-29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 ·颗粒物称重 | 第25页 |
| ·多环芳烃样品的预处理 | 第25页 |
| ·GC-MS 测定 | 第25-26页 |
| ·质量控制 | 第26-28页 |
| ·EC/OC 测定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室内外大气 PM2.5 和 PAHS 污染 | 第29-44页 |
| ·室内外大气颗粒物污染 | 第29-35页 |
| ·PM、EC、OC 浓度水平 | 第29-30页 |
| ·化合物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 ·粒径分布 | 第31-32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 ·室内外 PAHS 和 PAHS 衍生物污染 | 第35-43页 |
| ·多环芳烃浓度水平 | 第35-36页 |
| ·多环芳烃衍生物浓度水平 | 第36-38页 |
| ·谱分析 | 第38-41页 |
| ·气固比 | 第41-42页 |
|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和顺居民大气细颗粒物的个体呼吸暴露 | 第44-48页 |
| ·大气颗粒物污染 | 第44-45页 |
| ·颗粒物浓度水平及粒径分布特征 | 第44页 |
| ·化合物相关性 | 第44-45页 |
|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7页 |
| ·燃料类型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 ·个体呼吸细颗粒物日均暴露风险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大气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个体呼吸暴露 | 第48-58页 |
| ·PAHS 及其衍生物浓度水平 | 第48-49页 |
| ·多环芳烃的谱图分析 | 第49-53页 |
| ·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气固比 | 第53页 |
| ·粒径分布特征 | 第53-55页 |
| ·颗粒相 PAHS 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53-54页 |
| ·PAHS 衍生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 ·燃料类型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个体呼吸多环芳烃日均暴露风险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附录 A | 第64-65页 |
| 附录 B | 第65-66页 |
| 附录 C | 第66-67页 |
| 附录 D | 第67-68页 |
| 附录 E | 第68-69页 |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和完成情况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