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颗粒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6-7页 |
| 文献研究部分 | 第7-28页 |
| 1 胃脘痛源流考略 | 第7-20页 |
| ·胃脘痛的病名之发源探析 | 第7-9页 |
| ·古代医家对胃脘痛病因的认识 | 第9-14页 |
| ·古代医家对胃脘痛病机认识的变迁 | 第14-16页 |
| ·古代医家对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 第16-20页 |
| 2 胃脘痛的现代认识与论治 | 第20-24页 |
| ·病名定义 | 第20页 |
| ·现代研究对胃脘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3页 |
| ·现代医家对于胃脘痛的论治研究 | 第23-24页 |
| 3 胃脘痛相类疾病辨别 | 第24-25页 |
| 4 黄芪建中汤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25-28页 |
| 临床研究部分 | 第28-38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 2 研究对象 | 第28-30页 |
| ·病例来源 | 第28页 |
| ·诊断标准 | 第28-29页 |
| ·纳入标准 | 第29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9页 |
| ·脱落病例的标准 | 第29-30页 |
| ·脱落病例的处理 | 第30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分组方法 | 第30页 |
| ·治疗方法 | 第30-31页 |
| 4 观察指标及项目 | 第31-32页 |
| ·观察指标 | 第31页 |
| ·观察时点 | 第31页 |
| ·判定标准 | 第31-32页 |
|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 6 结果分析 | 第33-38页 |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33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第33-34页 |
| ·两组患者治疗前胃脘痛程度比较 | 第34页 |
|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34-35页 |
|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变化分析 | 第35-36页 |
| ·安全性观察,临床不良反应 | 第36-38页 |
| 讨论 | 第38-48页 |
|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附录 | 第52-56页 |
| 个人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