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ynaform的镍始极板冲压成形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金属板料冲压成形的概述 | 第9-10页 |
| ·金属板料冲压成形的特点 | 第9-10页 |
| ·板料冲压成形过程分析方法概述 | 第10页 |
|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 | 第10-18页 |
| ·板料成形有限元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数值模拟技术在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应用状况 | 第13-14页 |
| ·板料成形数值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 ·板料成形模拟分析软件 | 第16-18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8-21页 |
| ·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基本理论 | 第23-43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物体构形和运动描述 | 第23-24页 |
| ·虚功方程 | 第24-25页 |
| ·单元的选择 | 第25-28页 |
| ·壳单元的选取 | 第25-26页 |
| ·BeIytschko .Tsay薄壳单元 | 第26-28页 |
| ·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28-29页 |
| ·Hill厚向异性屈服准则 | 第29-31页 |
| ·接触处理技术 | 第31-36页 |
| ·接触点搜索 | 第31-33页 |
| ·接触力计算 | 第33-35页 |
| ·摩擦力计算 | 第35-36页 |
| ·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求解方法 | 第36-37页 |
| ·静力隐式算法 | 第36页 |
| ·动力显式算法 | 第36-37页 |
| ·静力显式算法 | 第37页 |
| ·冲压成形中缺陷分析 | 第37-40页 |
| ·破裂 | 第38-39页 |
| ·起皱 | 第39-40页 |
| ·回弹 | 第40页 |
| ·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的一般过程 | 第40-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影响板料成形的主要参数 | 第43-47页 |
| ·应变强化指数n | 第43页 |
| ·厚向异性系数r | 第43-44页 |
| ·摩擦系数u | 第44-45页 |
| ·凸模的速度v | 第45-46页 |
| ·压边力F | 第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镍始极板的结构方案与建模 | 第47-56页 |
| ·镍始极板生产工艺要求 | 第47页 |
| ·镍始极板的结构方案 | 第47-49页 |
| ·镍始极板成形几何参数 | 第47-48页 |
| ·镍始极板的方案设计 | 第48-49页 |
| ·镍始极板的五种方案比较 | 第49-50页 |
| ·镍始极板的实体建模 | 第50-55页 |
| ·Solid Edge软件简介 | 第50-51页 |
| ·镍极板实体造型 | 第51-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镍始极板冲压成形数值仿真 | 第56-74页 |
| ·eta/Dynaform软件介绍 | 第56-57页 |
| ·冲压成形过程模拟 | 第57-70页 |
| ·零件模型的导入及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58-59页 |
| ·有限元网格的修补 | 第59-60页 |
| ·生成有限元模型 | 第60-62页 |
| ·成形参数的设置 | 第62-66页 |
| ·输出求解设置 | 第66页 |
| ·求解计算 | 第66-67页 |
| ·回弹设置 | 第67-68页 |
| ·冲压成形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 ·镍始极板结构方案比较分析 | 第70-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 附录 | 第83页 |
| 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