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9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2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基因组特点及其编码蛋白 | 第12-15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的来源与变异 | 第15-16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的流行病学 | 第16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第16-17页 |
·甲型 H1N1(2009)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44页 |
·材料 | 第19-27页 |
·菌株、质粒、细胞株、病毒及血清 | 第19-20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主要生物试剂 | 第20页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0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21-27页 |
·方法 | 第27-44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7-31页 |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 | 第31-34页 |
·重组蛋白 HA 单克隆抗体制备 | 第34-40页 |
·兔抗 HA 多抗的制备 | 第40-42页 |
·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42-4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4-55页 |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鉴定 | 第44页 |
·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 | 第44-45页 |
·重组质粒的序列测定 | 第45页 |
·重组蛋白初步诱导表达 | 第45页 |
·重组蛋白 WESTERN BLOT 鉴定 | 第45-46页 |
·重组蛋白诱导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诱导时间优化 | 第46页 |
·诱导剂浓度优化 | 第46-47页 |
·诱导温度优化 | 第47页 |
·重组 HA 蛋白的纯化 | 第47页 |
·重组蛋白复性 | 第47-48页 |
·免疫小鼠血清效价检测 | 第48-49页 |
·抗体筛选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9页 |
·最佳抗原包被浓度及最佳血清稀释度的确定 | 第49页 |
·阴阳性结果的判定 | 第49页 |
·细胞融合及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第49-50页 |
·单克隆抗体分泌稳定性实验 | 第50页 |
·腹水效价测定 | 第50页 |
·单抗纯度及浓度鉴定 | 第50-51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 | 第51页 |
·单抗特异性鉴定 | 第51-52页 |
·兔血清效价检测 | 第52页 |
·多克隆抗体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52页 |
·双抗体夹心检测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52-55页 |
·包被抗体及酶标抗体最佳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53页 |
·阴阳性判定标准的确定 | 第53-54页 |
·特异性实验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5-58页 |
·目的基因及表达系统的选择 | 第55页 |
·重组蛋白表达纯化 | 第55-56页 |
·包涵体的复性 | 第56页 |
·细胞融合 | 第56-57页 |
·细胞筛选及鉴定 | 第57页 |
·抗体制备及纯化 | 第57页 |
·检测体系的初步建立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习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