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第1-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鱼类的年龄鉴定 | 第14-17页 |
·直接观察法 | 第14页 |
·长度频率分析法 | 第14页 |
·钙化组织鉴定及其验证 | 第14-17页 |
·鱼类生长模型的研究 | 第17-18页 |
·长度频率分析 | 第17页 |
·根据渔获物实测值计算生长速度 | 第17页 |
·根据生长退算计算生长速度 | 第17-18页 |
·鱼类种群动态 | 第18-22页 |
·种群资源量估算方法 | 第19页 |
·死亡率的估算 | 第19-20页 |
·实际种群分析 | 第20页 |
·种群数量变动模型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生长方程的分析 | 第24-35页 |
·材料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6页 |
·生长退算 | 第24页 |
·生长方程 | 第24-26页 |
·结果 | 第26-31页 |
·生长退算 | 第26-28页 |
·生长模型的拟合及选择 | 第28-3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31-35页 |
·生长退算中体长-鳞径的回归关系式 | 第31-32页 |
·生长方程 | 第32-35页 |
第三章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种群统计学特征 | 第35-44页 |
·材料 | 第35-36页 |
·方法 | 第36-37页 |
·种群性成熟比例 | 第36页 |
·种群总死亡率及年龄结构 | 第36-37页 |
·结果 | 第37-41页 |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捕捞的渔具 | 第37-38页 |
·历史各江段相对资源量的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渔获物群体性别结构 | 第39-40页 |
·性成熟比例 | 第40页 |
·种群瞬时总死亡率 | 第40-41页 |
·种群年龄结构 | 第41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1-44页 |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种群资源与不同江段渔具的关系 | 第41-42页 |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分布模式 | 第42页 |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种群保护建议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基于Leslie矩阵对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种群的分析 | 第44-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年龄组的划分 | 第44页 |
·生命参数 | 第44-46页 |
·矩阵运算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48页 |
·圆口铜鱼生命表参数 | 第46-47页 |
·Leslie矩阵模型 | 第47-48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48-50页 |
·早期生活史参数 | 第48-49页 |
·弹性分析 | 第49页 |
·该种群面临的威胁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