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热钱”跨境流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次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20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20-22页 |
·可能的创新与突破点 | 第22-23页 |
2 "热钱"跨境流动相关理论综述 | 第23-33页 |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期间跨境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 第24页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跨境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 第24-26页 |
·20世纪90年代跨境资本流动理论综述 | 第26-28页 |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跨境资本流动观点综述 | 第28-33页 |
3 "热钱"跨境流动风险监测预警借鉴的主要方法 | 第33-44页 |
·风险监测预警研究的总体情况 | 第33-38页 |
·风险监测预警研究的计量方法选择 | 第38-44页 |
4 我国"热钱"跨境流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设计 | 第44-61页 |
·我国"热钱"跨境流动风险监测预警的主要方法 | 第44-48页 |
·我国"热钱"跨境流动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 | 第48-59页 |
·指标体系设计的优缺点评价和完善对策 | 第59-61页 |
5 我国"热钱"跨境流动主体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第61-86页 |
·我国"热钱"跨境流动主体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原理 | 第61-64页 |
·企业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第64-71页 |
·银行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第71-77页 |
·个人监测指标体系设计 | 第77-81页 |
·"地下钱庄"跨境交易的特点和监测思路 | 第81-86页 |
6 加强"热钱"跨境流动监管的对策 | 第86-92页 |
·合理确定贸易融资的额度和规模 | 第86-87页 |
·加强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管理 | 第87-88页 |
·完善个人非经营性外汇和外币现钞管理 | 第88-89页 |
·加大打击"地下钱庄"的力度 | 第89-90页 |
·增进部门间在"热钱"跨境流动监管方面的协作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附录 | 第100-11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