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论文--经济数学方法论文

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意模式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緒論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動機第13页
   ·研究問题第13页
   ·研究觀念架構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4-15页
   ·研究流程架構第15-17页
第二章 文獻探討第17-44页
   ·企業爲何要開發新產品或服務創新第17-18页
   ·新產品開發之相關文獻第18-22页
     ·新產品定義第18-19页
     ·臺灣碩博士研究關於「新產品開發」的文獻整理第19-22页
     ·小結第22页
   ·新產品開發方式第22-30页
     ·新產品開發模式探討第22-23页
     ·新產品開發成功的關鍵因素第23-29页
     ·衡量新產品開發的績效指標第29-30页
     ·小結第30页
   ·創新與創造力的激發第30-37页
     ·創新、激進與漸進創新第30-33页
     ·創新與新產品開發第33页
     ·創新流程與流程創新第33-34页
     ·激發創意的技巧第34-37页
     ·小結第37页
   ·創意來源、技術、篩選與評鑒第37-44页
     ·創意的來源第37-40页
     ·創意篩選與評鑒第40-43页
     ·小結第43-44页
第三章 影響新產品開發與創意之因素研究第44-84页
   ·新產品開發的驅動力第44-46页
   ·創造力與人格特質第46-60页
     ·創造力定義第46-48页
     ·創造力與人格特質的關係第48-57页
     ·創造力與創意第57-60页
     ·小結第60页
   ·情報技術、資訊管理與創意第60-79页
     ·技術資源管理第65-66页
     ·產品資料管理第66-70页
     ·專利資訊與專利回避設計法則第70-78页
     ·小結第78-79页
   ·組織安排创意第79-84页
     ·建立有效組織與工作環境第79-81页
     ·領導人的職責第81-83页
     ·小結第83-84页
第四章 新產品開發之創意模式的提出第84-97页
   ·國內外文獻探討歸納第84-92页
   ·研究假設第92-97页
     ·歸納學者研究主張第92-95页
     ·創意模式假說形成第95-97页
第五章 科研驗證工具簡介第97-119页
   ·Delphi法與AHP法簡介第97-106页
     ·Delphi法簡介第97-99页
     ·層次分析(AHP)法簡介第99-106页
   ·一般的AHP演算法與其缺點第106-112页
     ·一般的AHP演算法第106-110页
     ·一般的AHP演算法的缺點第110-112页
   ·自製AHP-Excel演算法第112-117页
     ·自製「AHP-Excel演算法」概述第113-114页
     ·具體的自製「AHP-Excel演算法」步驟第114-117页
   ·小结第117-119页
第六章 新產品開發之創意模式驗證、個案實證研究第119-137页
   ·Delphi法問卷設計第120-122页
   ·AHP法問卷設計第122-125页
     ·AHP法問卷之主要目的第122-123页
     ·AHP問卷調查過程第123-125页
   ·AHP問卷統計與分析第125-126页
     ·新產品開發創意模式因素之AHP架構第125页
     ·AHP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第125-126页
   ·研究結果第126-131页
     ·準則(B)層衡量指標分析結果第126-127页
     ·方案(C)層分析結果第127-131页
     ·方案(C)層權重分析結果與總排序第131页
   ·對照實證第131-134页
     ·政府官員(或公會、協會NGO高級幹部)爲輔對照分析的結果第131-132页
     ·準則(B)層衡量指標分析結果對照第132页
     ·方案(C)層分析結果對照第132-134页
   ·實證分析與模式修正第134-136页
   ·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第137-140页
   ·研究結論第137-138页
   ·創新點第138页
   ·研究展望第138-140页
參考文獻第140-146页
附錄一 企業新產品開發创意模式研究調查問卷第146-150页
附錄二 分析層級法(AHP)問卷調查第150-160页
攻讀學位期間主要的研究成果第160-162页
致謝第162页

论文共1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养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下一篇:弱势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理论与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