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玉米病虫害论文

玉米自交系植株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积累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8页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历史和现状第13页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特点和危害损失第13-14页
   ·玉米粗缩病病原研究第14-20页
     ·斐济病毒属的粒子形态和粒子特性第14-15页
     ·病毒粒子在寄主植物和介体飞虱体内的分布第15-16页
     ·斐济病毒属的结构蛋白第16页
     ·斐济病毒属的基因组特点第16-17页
     ·病毒的检测方法第17-20页
   ·玉米粗缩病的介体昆虫、传毒特性和寄主范围第20-21页
     ·介体昆虫第20页
     ·传毒特性第20-21页
     ·寄主范围第21页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第21-22页
   ·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第22页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要点第22-23页
     ·加强监测和预报第22-23页
     ·调整播期第23页
     ·清除杂草、减少毒源第23页
     ·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第23页
     ·化学防治第23页
     ·选用抗病品种第23页
   ·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研究进展第23-26页
     ·抗病性鉴定方法第24页
     ·病情严重度分级和抗性评价指标第24-25页
     ·抗病育种的研究第25-26页
   ·玉米抗粗缩病机理研究目的及应用第26-28页
第2章 ID-ELISA检测玉米叶片中RBSDV浓度实验条件的优化第28-33页
   ·实验材料第28页
   ·药品与试剂第28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0页
     ·溶液的配制第29页
     ·ID-ELISA检测条件的优化第29-30页
       ·最佳包被缓冲液的选择第29页
       ·最适宜抗血清使用浓度的确定第29页
       ·适宜抗原使用浓度的确定第29页
       ·标样储存条件的确定第29-30页
     ·检测RBSDV的方法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2页
     ·最佳包被缓冲液的选择第30-31页
     ·最适宜抗体使用浓度的确定第31页
     ·适宜抗原使用浓度的确定第31页
     ·标样储存条件的确定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积累研究第33-38页
   ·实验材料第33页
   ·药品与试剂第33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33-34页
   ·实验方法第34-38页
     ·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材料感染玉米粗缩病后病情严重度调查第34页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抗性自交系材料叶片内RBSDV的浓度第34-35页
     ·数据处理第35页
     ·结果与分析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玉米叶片内内源激素ELISA测定方法第38-51页
   ·实验材料第38页
   ·药品与试剂第38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2页
     ·溶液配制第39页
     ·样品中激素的提取第39-40页
     ·样品测定第40-42页
   ·结果计算第42-43页
   ·结果分析第43-51页
     ·不同品种不同病级玉米叶片中IAA差异变化第43-44页
     ·不同品种不同病级玉米叶片中ZR差异变化第44-46页
     ·不同品种不同病级玉米叶片中ABA差异变化第46-47页
     ·不同品种不同病级玉米叶片中GA3差异变化第47-51页
第5章 结论与创新点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中等城市中心区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下一篇:大型综合超市流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