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论文--净水工程(给水处理)论文--水质论文

粉末活性炭—微滤膜工艺微污染水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特性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4页
   ·课题背景第11-14页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现状第11-12页
     ·饮用水水质指标的发展第12-13页
     ·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第13-14页
   ·活性炭吸附及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第14-17页
     ·活性炭的基本特性第14-16页
     ·活性炭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第16-17页
   ·膜技术及其在给水领域中的应用第17-23页
     ·膜技术分类及特点第17-19页
     ·膜技术在饮用水中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膜组合工艺第20-23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23页
   ·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单一工艺基础实验研究第24-36页
   ·引言第24页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24-28页
     ·实验装置第24-25页
     ·实验用水第25-26页
     ·实验材料第26-27页
     ·分析方法第27-28页
   ·粉末活性炭吸附有机物静态实验研究第28-32页
     ·粉末活性炭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29-30页
     ·粉末活性炭对有机物吸附速度的测定第30-32页
   ·单独使用微滤膜工艺实验研究第32-34页
     ·单独使用微滤膜工艺对UV_(254) 的去除效果第32-33页
     ·单独使用微滤膜工艺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第33-34页
     ·单独使用微滤膜工艺对TOC的去除效果第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PAC—MF组合工艺除污染效能第36-48页
   ·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第36-39页
     ·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第36-37页
     ·对TOC的去除效果第37页
     ·对UV_(254)的去除效果第37-39页
   ·对三氮的去除效果第39-42页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第39-40页
     ·对亚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第40页
     ·对硝态氮的去除效果第40-41页
     ·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第41-42页
   ·对浊度的去除效果第42-43页
   ·对硝基苯的去除效果第43页
   ·对THMFP的去除效果第43-45页
   ·对农药敌敌畏的去除效果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水力停留时间对PAC—MF组合工艺除污染的影响第48-62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第48-51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高锰酸盐指数去除效果第48-49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TOC去除效果第49-50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UV_(254)去除效果第50-51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三氮去除效果第51-57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氨氮去除效果第51-52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亚硝态氮去除效果第52-53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硝态氮去除效果第53-54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总氮去除效果第54-55页
     ·结果分析第55-57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浊度去除效果第57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硝基苯去除效果第57-58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THMFP去除效果第58-59页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农药敌敌畏去除效果第59-60页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PAC—MF系统的微生物特性第62-73页
   ·引言第62-63页
   ·PAC—MF组合系统中生物量的变化第63-65页
   ·PAC—MF系统中细菌的分离与纯化第65-66页
     ·PAC—MF系统分菌试验第65-66页
     ·细菌纯化试验第66页
   ·PAC—MF系统中细菌的鉴定第66-68页
     ·常用的几种细菌鉴定方法第66-67页
     ·本次试验采用的细菌鉴定方法第67-68页
   ·菌种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第68-71页
     ·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第68-70页
     ·部分菌种的革兰氏染色图片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6章 PAC—MF工艺中膜污染特征与控制第73-83页
   ·膜污染机理探讨第73-75页
     ·膜通量下降原因第73-74页
     ·膜污染及原因第74-75页
   ·膜污染的控制措施第75-76页
   ·PAC—MF工艺中膜污染特性第76-77页
   ·PAC—MF工艺中膜污染控制第77-79页
   ·水力停留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第79-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臭氧高级氧化与BAF联合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比较与研究
下一篇:微生物对~(241)Am的吸附行为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