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航空主轴轴承实验器的动静态特性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基本理论及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3-21页 |
| ·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 ·实验器机体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14-19页 |
| ·实验器机体结构分析 | 第14-15页 |
| ·建模方法的选择 | 第15-16页 |
| ·模型的转换 | 第16-17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17-18页 |
| ·零件间结合部的处理 | 第18-19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3章 动静态特性分析 | 第21-39页 |
| ·实验器机体的静态特性分析 | 第21-26页 |
| ·实验器的工况和机体的材料性能参数 | 第21-22页 |
| ·载荷和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 ·网格划分与计算求解 | 第23-25页 |
| ·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 ·热-应力耦合分析 | 第26-30页 |
| ·热分析 | 第26-27页 |
| ·热-应力耦合分析 | 第27-30页 |
| ·热-应力耦合分析与静力分析的对比 | 第30-31页 |
| ·动态特性分析 | 第31-38页 |
| ·模态分析的目的 | 第32页 |
| ·轴系的模态分析 | 第32-35页 |
| ·机体的模态分析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动态性能实验 | 第39-45页 |
| ·实验原理 | 第39-41页 |
| ·试验模态参数识别算法 | 第39-40页 |
| ·模态参数频域识别方法 | 第40页 |
| ·模态参数时域识别方法 | 第40-41页 |
| ·模态分析的试验过程 | 第41-43页 |
| ·结构的支撑方式 | 第41页 |
| ·激励方式 | 第41-42页 |
| ·试验过程及结果 | 第42-43页 |
| ·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结论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1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1页 |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