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全长丙酮酸磷酸二激酶基因的克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C_4光合作用基因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PEPC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0页 |
·PPDK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NADP-ME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植物靶向新基因的克隆技术进展 | 第12-14页 |
·基于文库的克隆技术 | 第12-13页 |
·基于PCR的克隆技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21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6-18页 |
·甘蔗材料 | 第16页 |
·引物材料 | 第16-17页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应用生物软件 | 第17-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实验流程 | 第18页 |
·实验中所用溶液的配制 | 第18-21页 |
第3章 甘蔗全长PPDK基因的克隆 | 第21-42页 |
·甘蔗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基因组DNA提取实验 | 第21-22页 |
·基因组DNA的电泳检测 | 第22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22-25页 |
·PCR引物设计的原则 | 第22-23页 |
·PCR引物设计的方法 | 第23-25页 |
·LA-PCR | 第25-26页 |
·LA-PCR实验 | 第25-26页 |
·LA-PCR电泳检测 | 第26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28页 |
·PCR产物的回收、连接和转化 | 第28-31页 |
·PCR产物回收实验 | 第29页 |
·PCR产物的连接转化实验 | 第29-30页 |
·转化大肠杆菌的蓝白斑筛选检测 | 第30-31页 |
·质粒DNA提取 | 第31-33页 |
·质粒DNA提取实验 | 第31-32页 |
·质粒DNA提取的电泳检测 | 第32-33页 |
·再设计引物的PCR产物电泳检测 | 第33-34页 |
·质粒DNA的酶切鉴定 | 第34-35页 |
·质粒DNA酶切实验 | 第34页 |
·质粒DNA酶切的电泳检测 | 第34-35页 |
·质粒DNA的PCR鉴定 | 第35页 |
·DNA测序 | 第35-37页 |
·拼接引物的PCR产物电泳检测 | 第37-38页 |
·拼接PCR产物转化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8-41页 |
·PCR产物的末端加A反应 | 第38-39页 |
·拼接PCR产物转化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39-41页 |
·拼接PCR产物转化的测序鉴定 | 第41页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4章 甘蔗PPDK基因cDNA的克隆 | 第42-48页 |
·甘蔗总RNA提取 | 第42-43页 |
·甘蔗总RNA提取实验 | 第42-43页 |
·甘蔗总RNA提取的电泳检测 | 第43页 |
·RT-PCR | 第43-46页 |
·RT-PCR实验 | 第43-45页 |
·RT-PCR电泳检测 | 第45-46页 |
·RT-PCR产物转化质粒的单酶切鉴定 | 第46-47页 |
·cDNA测序 | 第47页 |
·本章小节 | 第47-48页 |
第5章 测序结果与PPDK基因分析 | 第48-52页 |
·测序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全长PPDK基因分析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1:甘蔗全长PPDK基因序列 | 第57-66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6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6页 |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涉密论文管理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