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1页 |
绪论: 成立与生效区分的历史发展及我国立法和学界的态度 | 第11-17页 |
第一章 、 关于成立与生效区分的学说 | 第17-28页 |
一、 三种不同观点 | 第17-20页 |
(一) 区分说 | 第17页 |
(二) 成立与生效同一说 | 第17-18页 |
(三) 成立、有效、生效三分说 | 第18-20页 |
二、 本文的观点 | 第20-25页 |
(一) 对区分说所持理由的质疑 | 第20-22页 |
(二) 对同一说的批评 | 第22-23页 |
(三) 对三分说的批评 | 第23-25页 |
(四) 本文的区分主张 | 第25页 |
三、 “有效成立”一词的辨析 | 第25-28页 |
第二章 、 区分之标准及价值 | 第28-58页 |
一、 区分标准 | 第28-36页 |
(一) 通说及其缺陷 | 第28-30页 |
(二) 本文的观点 | 第30-34页 |
(三) 区分标准的意义 | 第34-36页 |
二、 成立的意义及法律效力 | 第36-42页 |
(一) 法律行为成立的意义 | 第36-38页 |
(二) 成立的法律效力 | 第38-40页 |
(三) 意思表示的效力和法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 第40-42页 |
三、 生效的意义 | 第42-43页 |
四、 区分之价值 | 第43-55页 |
(一) 法学上认识的价值 | 第43-46页 |
(二) 在法律技术上的必要 | 第46-48页 |
(三) 区分之实益 | 第48-55页 |
五、 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 第55-58页 |
第三章 、 成立与生效的区分及法律行为的要件 | 第58-70页 |
一、 成立要件 | 第58-64页 |
(一) 当事人 | 第59-60页 |
(二) 意思表示 | 第60-61页 |
(三) 行为能力 | 第61-62页 |
(四) 标的确定、可能 | 第62-63页 |
(五) 特别成立要件的存废问题 | 第63-64页 |
二、 特别生效要件 | 第64-68页 |
(一) 要式行为 | 第64-66页 |
(二) 要物行为 | 第66-67页 |
(三) 要因行为之原因--是法律行为的要件吗? | 第67-68页 |
三、 阻却生效要件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