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器论文--电容器论文

秸秆基超级炭材料制备、改性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引言第18页
   ·超级电容器简介第18-21页
     ·超级电容器原理第18-20页
     ·超级电容器的特点第20页
     ·超级电容器的应用第20-21页
   ·超级电容器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1-22页
   ·炭基超电容材料的发展第22-25页
     ·活性炭第22-24页
     ·活性炭纤维第24页
     ·炭气凝胶第24-25页
     ·炭纳米管第25页
   ·其它超电容材料的近期发展第25-26页
     ·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第25-26页
     ·导电聚合物第26页
   ·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水系超电容活性炭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8-42页
   ·引言第28-29页
   ·水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第29页
     ·水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制备第29页
     ·水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表征第29页
       ·电极制备第29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9页
     ·炭化条件的影响第29-31页
     ·活化参数的影响第31-33页
     ·不同电解液对比电容的影响第33-36页
     ·电极配比对比电容的影响第36页
     ·温度制式对比电容产生的影响第36-37页
     ·炭化产物的颗粒度大小对活化结果的影响第37-38页
     ·压紧度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微波法制备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有机系用超级活性炭的制备、电容性能及机理研究第42-56页
   ·引言第42-43页
   ·有机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第43-44页
     ·有机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制备第43页
     ·有机系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第43-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54页
     ·秸秆炭化过程的热重分析第44页
     ·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第44-45页
     ·孔结构第45-47页
     ·电容性能第47-51页
     ·孔大小在形成电容中的作用第51-52页
     ·AN浸润炭的热重分析和有效孔分析第52-54页
   ·微波法制备的活性炭在有机电解液中的测试第54-55页
   ·结论第55-56页
第四章 超电容器用氧化镍制备和性能研究第56-66页
   ·引言第56页
   ·实验第56-58页
     ·通过前驱物氧化的方法制备氧化镍第56-57页
     ·以葡萄糖为分散剂制备氧化镍第57页
     ·镍化合物凝胶热解制备氧化镍第5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氢氧化镍作为前驱物制备氧化镍第57-58页
     ·测试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4页
     ·通过前驱物镍氧化的方法制备氧化镍第58-61页
     ·以葡萄糖为分散剂制备的氧化镍的电容性能第61-62页
     ·镍化合物凝胶热解制备氧化镍的电容性能第62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的氢氧化镍作为前驱物制备氧化镍及其电容性能第62-64页
   ·结论第64-66页
第五章 活性炭过渡金属化合物复合改性与超电容性能第66-76页
   ·概述第66页
   ·实验方法第66-68页
     ·V_2O_5存在时秸秆炭的活化第66-67页
     ·Ni(en)_3Cl_2存在时秸秆炭的活化第67页
     ·复合锰氧化物的活性炭的制备第67页
     ·复合铬氧化物的活性炭的制备第67页
     ·复合钒化合物的活性炭的制备第67页
     ·改进了的复合钒化合物的活性炭的制备第67-68页
     ·氧化镍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第68页
     ·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第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5页
     ·V_2O_5对秸秆炭活化过程的影响第68-70页
     ·Ni(en)_3Cl_2对秸秆炭活化过程的影响第70-71页
     ·复合锰氧化物的活性炭和复合铬氧化物的活性炭的电容性能第71-73页
     ·复合钒化合物的活性炭第73-74页
     ·氧化镍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电容性能第74-75页
   ·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多通道系统的构建及在超电容器测试中的应用第76-90页
   ·引言第76页
   ·虚拟仪器简介第76-77页
     ·虚拟仪器及其特点第76页
     ·虚拟仪器的构成第76-77页
   ·多通道系统的构建第77-78页
     ·系统框架第77页
     ·硬件及软件第77-78页
     ·多通道系统的主要功能第78页
   ·基于虚拟仪器的多通道系统在超级电容器研究中的应用第78-83页
     ·引言第78页
     ·系统硬件第78-79页
     ·软件设计及其应用第79-83页
   ·多通道系统在其它实验中的应用第83-88页
     ·虚拟仪器在电导测定中的应用第83-85页
       ·引言第83-84页
       ·系统硬件第84页
       ·软件设计第84-85页
     ·基于虚拟仪器的测定物质摩尔质量实验的改进第85-87页
       ·引言第85页
       ·实验测量系统的构成第85-86页
       ·系统功能的实现第86-87页
     ·利用DataSocket构建在线电池充放电测试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专利和获奖情况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EST架构的Atom Feed存储集群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Web组合服务QoS属性预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