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自动控制理论论文

分数阶控制系统分析及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18页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及应用发展概况第18-23页
     ·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发展概况第18-20页
     ·分数阶微积分应用概况第20-23页
   ·分数阶微积分在控制中的研究现状第23-26页
     ·分数阶系统辨识研究现状第23-24页
     ·分数阶控制器设计研究现状第24-26页
     ·分数阶微积分算子数值实现研究现状第26页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第26-29页
第2章 分数阶微积分基本理论第29-46页
   ·引言第29页
   ·分数阶微积分常用的三种时域定义第29-37页
     ·Gamma函数第29-30页
     ·Grunwald-Letnikov定义第30-31页
     ·Riemann-Liouville定义第31-34页
     ·Caputo定义第34-35页
     ·分数阶微积分时域定义小结第35-37页
   ·分数阶微积分的性质第37-38页
   ·分数阶微积分运算的频率域定义第38-39页
   ·分数阶微分方程第39-43页
     ·分数阶微分方程定义第39-40页
     ·Mittag-Leffler函数第40-41页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法第41-42页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第42-43页
   ·分数阶系统其它数学模型描述第43-45页
     ·状态空间描述第43-44页
     ·多项式矩阵描述第44页
     ·神经网络模型描述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3章 分数阶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第46-64页
   ·引言第46页
   ·同元次分数阶LTI系统分析第46-50页
     ·黎曼面及结构根概念第46-49页
     ·同元次分数阶系统BIBO稳定的充要条件第49-50页
     ·同元次分数阶系统的极点分布与时间响应关系第50页
   ·第一类分数阶系统的分析第50-53页
     ·第一类分数阶系统时域分析第51-52页
     ·第一类分数阶系统频域分析第52-53页
     ·第一类分数阶系统分析小结第53页
   ·第二类分数阶系统时域分析第53-54页
   ·分数阶奈奎斯稳定特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判据补充第54-57页
     ·分数阶奈奎斯稳定特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第54-55页
     ·分数阶奈奎斯稳定特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判据的不足第55页
     ·分数阶奈奎斯稳定特判据及对数频率稳定判据补充第55-57页
   ·第二类分数阶系统频域分析第57-63页
     ·用补充后分数阶奈奎斯特判据分析第二类分数阶系统第57-60页
     ·用补充后分数阶对数频率判据分析第二类分数阶系统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分数阶系统的粒子群优化辨识第64-75页
   ·引言第64页
   ·PSO算法第64-65页
   ·传递函数结构已知分数阶系统的PSO辨识第65-69页
     ·辨识步骤第65-66页
     ·仿真研究第66-69页
   ·主汽温对象的分数阶模型辨识第69-74页
     ·减温水扰动下主汽温对象动态特性分析第69-71页
     ·辨识算法第71-72页
     ·两种模型对比研究第72-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锅炉-汽轮机系统的分数阶控制器设计第75-86页
   ·引言第75-76页
   ·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第76-78页
     ·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定义第76页
     ·PI~λD~μ控制器与PID控制器频率特性比较第76-78页
     ·PI~λD~μ控制器的数字实现第78页
   ·机炉协调系统多回路分数阶控制器设计第78-80页
     ·系统描述第78-79页
     ·设计方法第79-80页
   ·仿真研究第80-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分数阶算子最优逼近第86-93页
   ·引言第86页
   ·理想分数阶算子的频率响应第86-87页
   ·ORA逼近算法第87-89页
   ·分数阶微分算子的粒子群最优逼近算法第89-90页
     ·优化参数的选择第89页
     ·目标函数的确定第89-90页
   ·仿真实例第90-92页
     ·仿真实例一第90-91页
     ·仿真实例二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6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93-94页
   ·今后的研究方向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03-10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104-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作者简介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高能效可靠数据传输理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改进的边界元法及其在电场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