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答辩失权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1-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答辩失权制度概述第8-15页
 一、答辩的概念第8-9页
 二、答辩的性质第9-12页
  (一) 答辩权利说第9页
  (二) 提交答辩状义务说第9-10页
  (三) 笔者的观点第10-12页
 三、答辩失权第12-15页
  (一) 失权及其形态第13页
  (二) 答辩失权及其构成第13-14页
  (三) 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第14-15页
第二章 答辩失权的理论根据第15-24页
 一、答辩失权是提高民事诉讼效率基本要求第15-18页
  (一) 程序效益第15页
  (二) 诉讼效率第15-17页
  (三) 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能够提高诉讼效率第17-18页
 二、答辩失权制度是实现程序公正的根本要求第18-21页
  (一) 程序公正的基本理念第18-19页
  (二) 答辩失权对程序公正实现的体现第19-21页
 三、答辩失权是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第21-24页
  (一) 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第21-22页
  (二) 答辩状任意提出主义下的诚实信用缺失第22页
  (三) 诚实信用原则与答辩失权制度构建的关联第22-24页
第三章 答辩失权制度的比较分析第24-35页
 一、英美法系立法例的考察第24-28页
  (一) 英国的答辩失权制度第24-26页
  (二) 美国的答辩失权制度第26-28页
 二、大陆法系的立法例考察第28-32页
  (一) 德国的答辩失权制度第28-29页
  (二) 日本的答辩失权制度第29-31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答辩失权制度第31-32页
 三、两大法系之比较分析第32-35页
  (一) 起诉制度第32-33页
  (二) 答辩失权的后果第33页
  (三) 法官在失权后果上的处分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第35-45页
 一、我国诉答程序的现状及缺陷第35-37页
  (一) 我国答辩制度的立法第35-36页
  (二) 答辩制度的实践考察第36-37页
 二、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第37-45页
  (一) 我国答辩失权的界定第37-38页
  (二)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具体构建第38-42页
  (三) 关于构建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立法建议第42-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决策中市场信息创造性整合的思维策略训练研究
下一篇:我国死者人格法律保护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