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概述 | 第9-15页 |
第一节 公司利润分配概述 | 第9-10页 |
一、利润概念的法律、会计学与经济学视角 | 第9页 |
二、公司利润分配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 | 第10-12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概述 | 第10-11页 |
二、利润分配方案 | 第11页 |
三、可分配利润 | 第11-12页 |
四、利润分配的方法 | 第12页 |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内部利益冲突 | 第12-13页 |
一、股东与公司 | 第12-13页 |
二、控股股东与小股东 | 第13页 |
第四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外部利益冲突 | 第13-15页 |
一、股东与债权人 | 第13-14页 |
二、公司与政府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法律限制的理论渊源与价值体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法律限制概述 | 第15-16页 |
一、利润分配的法定条件 | 第15页 |
二、利润分配的约定条件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限制的思想渊源 | 第16-19页 |
一、资本三原则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资本三原则的缺陷 | 第17-18页 |
三、从资本信用到资产信用的转化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法律限制对债权人保护的意义 | 第19-21页 |
一、有利于保持资产安全 | 第19页 |
二、有利于保护公司经营成长 | 第19-20页 |
三、提供了介入公司内部管理的可能性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限制的主要规定与发展 | 第21-29页 |
第一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限制的主要规定 | 第21-22页 |
一、对分配对象的严格控制 | 第21页 |
二、强制分配顺序 | 第21-22页 |
三、强制提取法定比例公积金 | 第22页 |
四、严格规范公积金用途 | 第22页 |
第二节 公积金制度 | 第22-25页 |
一、公积金制度 | 第22-23页 |
二、公积金用途 | 第23页 |
三、公积金制度对债权人保护的衰微 | 第23-24页 |
四、契约规制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违法分配 | 第25-27页 |
一、违法分配的定义 | 第25页 |
二、违法分配的类型 | 第25-26页 |
三、违法分配的后果和责任方 | 第26-27页 |
第四节 违法分配中债权人救济途径 | 第27-29页 |
一、代位权和撤销权 | 第27-28页 |
二、公司人格否认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国外公司法利润分配限制介绍 | 第29-32页 |
第一节 日本公司法利润分配 | 第29-30页 |
一、日本新公司法 | 第29页 |
二、新公司法中利润分配规定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美国公司法利润分配 | 第30-32页 |
一、美国公司法概述 | 第30页 |
二、美国《标准公司法》 | 第30-32页 |
第五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 第32-36页 |
第一节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制度的缺陷 | 第32-33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间接分配缺乏监督 | 第32页 |
二、债权人追究违法分配缺少法律依据 | 第32页 |
三、公积金制度过于严格 | 第32-33页 |
四、财务信息封闭 | 第33页 |
五、以资本信用为主体的信用体系不健全 | 第33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利润分配制度 | 第33-36页 |
一、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特点制定相应的利润分配体制 | 第33-34页 |
二、以法律形式赋予债权人介入违法分配的权利 | 第34页 |
三、健全资产信息服务体系 | 第34页 |
四、建立与资产信用相匹配的利润分配标准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