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绪论 | 第7-14页 |
| 一、写作缘起 | 第7页 |
| 二、卫拉特蒙古概念的诠释 | 第7-8页 |
| 三、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四、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六、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16世纪末之前藏医学的发展状况 | 第14-36页 |
| 第一节 藏医学的童年 | 第14-20页 |
| 第二节 欧亚医学的汇入和藏医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 第20-28页 |
| 第三节 公元10-13世纪藏医学发展状况 | 第28-33页 |
| 第四节 南北分派与学术争鸣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16世纪末之前蒙古医疗、医药和卫生状况 | 第36-45页 |
| 第一节 蒙古草原上的医生 | 第36-38页 |
| 第二节 蒙古传统医疗方法 | 第38-43页 |
| 第三节 蒙古医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 第43-45页 |
| 第三章 13-16世纪藏医学与蒙古民族的接触 | 第45-64页 |
| 第一节 藏医学与蒙古族上层集团的最初接触 | 第45-48页 |
| 第二节 藏医学与蒙古族上层集团的进一步接触 | 第48-56页 |
| 第三节 藏医学对蒙古医疗和医药的影响 | 第56-57页 |
| 第四节 藏医学在蒙古地区没有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 第57-62页 |
| 第五节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四章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地区的传播 | 第64-74页 |
| 第一节 藏传佛教与卫拉特蒙古上层集团的接触 | 第64-65页 |
| 第二节 藏传佛教在卫拉特蒙古地区的传播 | 第65-74页 |
| 第五章 藏医学在卫拉特蒙古地区的传播 | 第74-93页 |
| 第一节 托忒文的创制与医典的翻译 | 第74-76页 |
| 第二节 卫拉特蒙古地区“曼巴扎仓”的建立 | 第76-81页 |
| 第三节 蒙古族藏蒙医学家及其医学贡献 | 第81-93页 |
| 第六章 18世纪末卫拉特蒙古地区医疗、医药和卫生状况 | 第93-127页 |
| 第一节 卫拉特蒙古人的体格、性格及寿命 | 第94-98页 |
| 第二节 卫拉特蒙古人的居住条件及其卫生状况 | 第98-100页 |
| 第三节 卫拉特蒙古人的饮食及其医疗卫生状况 | 第100-108页 |
| 第四节 卫拉特蒙古地区妇女分娩、婴儿出生及生育禁忌 | 第108-110页 |
| 第五节 卫拉特蒙古人所患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 第110-118页 |
| 第六节 藏传佛教及藏医学对卫拉特蒙古民众生活的影响 | 第118-127页 |
| 附录 | 第127-142页 |
| 一、藏文与拉丁文转写对照表 | 第127-128页 |
| 二、公元4-10世纪吐蕃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御医一览表 | 第128-130页 |
| 三、咱雅班第达在蒙古地区传教行程表 | 第130-136页 |
| 四、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 后记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