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 ·立题背景 | 第8-11页 |
| ·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肿瘤 | 第8-9页 |
| ·新型抗肿瘤免疫调节剂——真菌多糖 | 第9-11页 |
| ·国内外对灰树花多糖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 ·灰树花子实体多糖 | 第11-12页 |
| ·灰树花菌丝体多糖 | 第12-13页 |
| ·立题意义 | 第13-17页 |
| ·灰树花的食用价值 | 第13-15页 |
| ·灰树花的药用价值 | 第15页 |
| ·灰树花多糖的药理及临床作用 | 第15-17页 |
| ·研究背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 ·贵州六种特色资源物质功能 | 第17-19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20-25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菌种 | 第20页 |
| ·主要药品 | 第20-21页 |
|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1页 |
| ·培养方法 | 第21-22页 |
| ·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工艺流程 | 第22页 |
| ·乙醇浓度对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2页 |
| ·温度对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2页 |
| ·胞外多糖得率的计算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4页 |
| ·乙醇浓度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温度对灰树花胞外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灰树花摇瓶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25-45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 ·菌种 | 第25页 |
| ·主要药品 | 第25-26页 |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6-27页 |
| ·培养方法 | 第27页 |
| ·液体菌种营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28页 |
| ·液体菌种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 ·pH值测定 | 第29页 |
| ·胞外多糖含量测定及计算 | 第29页 |
| ·胞外多糖的测定 | 第29页 |
| ·胞外粗多糖的计算 | 第29页 |
|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 | 第29-30页 |
| ·苯酚——硫酸法测总糖 | 第30-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 ·还原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1-32页 |
| ·总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33页 |
| ·PDA培养基上种子的生长情况 | 第33页 |
| ·灰树花一级种子生长曲线及种龄对发酵的影响 | 第33-35页 |
| ·灰树花营养条件的研究 | 第35-38页 |
| ·碳源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氮源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无机盐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37页 |
| ·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组成 | 第37-38页 |
| ·灰树花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8-42页 |
| ·培养温度对灰树花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39页 |
| ·接种量对灰树花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初始pH对灰树花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40页 |
| ·装液量对灰树花液体发酵的影响 | 第40-42页 |
| ·摇瓶发酵过程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以中药为基质的灰树花摇瓶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45-6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46页 |
| ·菌种 | 第45页 |
| ·主要药品 | 第45-46页 |
| ·主要仪器 | 第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培养基的配制 | 第46-47页 |
| ·培养方法 | 第47页 |
| ·原料提取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47页 |
| ·胞外粗多糖测定及计算 | 第47-48页 |
| ·原料水(乙醇)提取液质量浓度的计算 | 第48页 |
| ·数理统计方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60页 |
| ·中药水取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六种贵州特色中药资源水提取液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六种贵州特色中药资源乙醇提取液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中药乙醇提取液质量浓度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51-53页 |
| ·苦荞、天麻、山药组合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53-60页 |
| ·两种贵州特色中药资源组合对灰树花深层发酵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响应面法优化三种贵州特色中药资源组合 | 第55-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总结 | 第61-62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