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量变化对贵州地区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前言 | 第8-9页 |
| ·深基坑工程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深基坑工程特点 | 第10-11页 |
| ·深基坑工程基本特征 | 第10页 |
| ·贵州深基坑特点 | 第10-11页 |
| ·红粘土的特点 | 第11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 ·小结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 第13-23页 |
| ·深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必要性 | 第13页 |
| ·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分析 | 第13-19页 |
| ·深基坑勘察问题 | 第15页 |
| ·基坑设计问题 | 第15-17页 |
| ·深基坑施工问题 | 第17-19页 |
| ·深基坑工程的监测 | 第19-20页 |
| ·支护结构的监测 | 第19页 |
| ·周围环境的监测 | 第19-20页 |
|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预警 | 第20-21页 |
| ·预警值确定的原则 | 第20页 |
| ·预警值的确定 | 第20-21页 |
| ·深基坑监测对施工的指导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及岩土体本构模型简介 | 第23-41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7页 |
| ·概述 | 第23-25页 |
|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步骤 | 第25-27页 |
| ·ANSYS软件简介 | 第27-28页 |
| ·岩土体材料的本构模型 | 第28-34页 |
| ·岩土体变形的基本特性 | 第28-32页 |
| ·岩土体本构模型 | 第32-34页 |
| ·简析深基坑模型单元 | 第34-38页 |
| ·梁单元 | 第34-36页 |
| ·等参单元 | 第36-37页 |
| ·接触单元 | 第37-38页 |
| ·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含水量变化对贵州红粘土深基坑变形的影响 | 第41-65页 |
| ·深基坑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计算假设 | 第41页 |
| ·模型尺寸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41-44页 |
| ·数值计算 | 第44-53页 |
| ·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53-64页 |
| ·初始状态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 ·情况一的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55-58页 |
| ·情况二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58-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
| 硕士期间参加以下科研项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