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 | 第11-17页 |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准则 | 第11-12页 |
| ·减振技术的发展 | 第12-13页 |
| ·高层建筑结构振动控制的技术与装置 | 第13-15页 |
| ·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传统抗震技术的比较 | 第15-17页 |
| ·形状记忆合金(SMA)简介 | 第17-21页 |
| ·形状记忆合金的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形状记忆合金的主要特性 | 第18-19页 |
| ·形状记忆合金的基本特性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2页 |
| 第2章 形状记忆合金(SMA)的材料特性及其本构模型关系 | 第22-34页 |
| ·形状记忆效应的基本原理 | 第22-25页 |
| ·形状记忆效应 | 第22-24页 |
| ·形状记忆效应的微观机理 | 第24-25页 |
| ·影响形状记忆效应的因素 | 第25页 |
| ·SMA超弹性的基本原理 | 第25-27页 |
| ·SMA的超弹性 | 第25-26页 |
| ·SMA超弹性的微观机理 | 第26页 |
| ·SMA产生超弹性的条件 | 第26-27页 |
| ·SMA的本构关系 | 第27-34页 |
| ·本构关系的分类 | 第27-28页 |
| ·单晶理论本构模型 | 第28页 |
| ·数学型本构模型 | 第28页 |
| ·细观力学本构模型 | 第28-29页 |
| ·唯象理论本构模型 | 第29-34页 |
| 第3章 形状记忆合金(SMA)拉索的被动控制技术 | 第34-47页 |
| ·传统拉索控制方案的缺点 | 第34-35页 |
| ·SMA拉索被动控制原理和方法 | 第35-37页 |
| ·SMA拉索被动控制原理 | 第35页 |
| ·SMA拉索被动控制方法 | 第35-36页 |
| ·SMA拉索初始工作状态的确定原则 | 第36-37页 |
| ·SMA拉索被动控制高层钢结构地震响应的运动方程 | 第37-45页 |
| ·基本假定与模型 | 第37-38页 |
| ·地震激励下结构的热力学运动方程 | 第38-41页 |
| ·SMA拉索的热力学方程 | 第41-45页 |
| ·地震激励下结构的运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45-47页 |
| 第4章 应用SMA拉索高层钢结构的被动控制分析 | 第47-74页 |
| ·引言 | 第47页 |
| ·高层钢结构的控制指标 | 第47-50页 |
| ·侧移限制 | 第47-48页 |
| ·舒适度要求 | 第48-49页 |
| ·稳定和抗倾覆 | 第49页 |
| ·控制效果 | 第49-50页 |
| ·工程实例模型 | 第50-74页 |
| ·实例模型及其动力特性 | 第50-53页 |
| ·实例模型的控制效果比较 | 第53-58页 |
| ·输入地震波的强度对实例模型控制效果的影响 | 第58-68页 |
| ·SMA拉索布置方案的优化 | 第68-72页 |
| ·影响SMA拉索振动控制效果的因素 | 第72-7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 结论 | 第74页 |
| 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简介 | 第8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