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前言 | 第5-7页 |
|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新知识群体 | 第7-22页 |
| 第一节 近代中国新知识群体产生的背景 | 第7-14页 |
| 一、近代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 | 第7-12页 |
| 二、向西方学习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潮流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新知识群体 | 第14-22页 |
| 一、近代中国新知识群体定义 | 第14-15页 |
| 二、1860—1875 年间的新知识群体 | 第15-19页 |
| 三、1860—1875 年间的新知识群体的历史作用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新知识群体的样本统计及其特点分析 | 第22-38页 |
| 第一节 新知识群体的样本统计 | 第22-30页 |
| 一、统计细则 | 第22-23页 |
| 二、统计表 | 第23-27页 |
| 三、统计结果 | 第27-30页 |
| 第二节 由统计结果显示的该时期新知识群体的特点 | 第30-38页 |
| 一、社会背景的多元化 | 第30-32页 |
| 二、统计结果中女性的缺失 | 第32-33页 |
| 三、旗人在官僚类新知识群体中的领先地位 | 第33-35页 |
| 四、样本个案地域分布的不均衡 | 第35-38页 |
| 第三章 新知识群体分布不均的原因 | 第38-53页 |
| 第一节 与西方文明接触是成为新知识群体的必要条件 | 第38-47页 |
| 一、该时期新知识群体个案成因的多样性 | 第38-45页 |
| 二、该时期新知识群体个案成因的共同点 | 第45-47页 |
| 第二节 新知识群体分布不均的原因 | 第47-53页 |
| 一、十九世纪60 年代之前,在中国接触西方文明的局限性 | 第47-49页 |
| 二、接触西方文明的局限性造成的机会不均 | 第49-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后记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