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国内典型农房抵押贷款运行模式 | 第12-18页 |
2.1 浙江省“房地合一”模式 | 第12-13页 |
2.2 四川省“反担保”模式 | 第13-15页 |
2.3 安徽省“三权一诚”模式 | 第15页 |
2.4 福建省“银村共建”模式 | 第15-16页 |
2.5 国内典型农房抵押贷款运行模式的经验 | 第16-18页 |
第三章 金沙县农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 | 第18-28页 |
3.1 金沙县发展概况 | 第18-19页 |
3.2 政府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 第19-20页 |
3.3 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试点工作 | 第20-21页 |
3.4 农户支持试点工作 | 第21-26页 |
3.5 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第四章 金沙县农房抵押贷款运行模式设计的关键 | 第28-31页 |
4.1 解决农房产权确认问题 | 第28页 |
4.2 规范农房价值评估体系 | 第28-29页 |
4.3 解决农房产权流转处置难题 | 第29页 |
4.4 合理控制贷款风险 | 第29-30页 |
4.5 解决破产农户基本住房问题 | 第30-31页 |
第五章 构建金沙县新型农房抵押贷款运行模式 | 第31-37页 |
5.1 总体思路 | 第31页 |
5.2 模式构建 | 第31-33页 |
5.3“五位一体”运行模式的特点 | 第33-34页 |
5.4 具体实施方案 | 第34-37页 |
5.4.1 构建农房测绘、确权颁证、价值评估一体化服务体系 | 第34页 |
5.4.2 明确农户抵押贷款融资意愿 | 第34-35页 |
5.4.3 引入涉农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 | 第35页 |
5.4.4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 第35页 |
5.4.5 建立农户情感关系网和联户联保机制 | 第35-36页 |
5.4.6 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 第36页 |
5.4.7 建立抵押物处置机制和破产农户转移安置中心 | 第36页 |
5.4.8 建立职能部门奖惩机制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