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6-48页 |
·导言 | 第16页 |
·配位聚合物 | 第16-31页 |
·配位聚合物的分类 | 第18-26页 |
·根据配位聚合物框架结构的分类 | 第18-23页 |
·零维配位聚合物 | 第18-19页 |
·一维配位聚合物 | 第19-20页 |
·二维配位聚合物 | 第20-22页 |
·三维配位聚合物 | 第22-23页 |
·根据配体中所含给体原子的分类 | 第23-24页 |
·根据配体或金属中心数目的分类 | 第24-26页 |
·配位聚合物的构筑方法 | 第26-31页 |
·溶液法 | 第26页 |
·水热、溶剂热法 | 第26-27页 |
·扩散法 | 第27页 |
·界面组装法 | 第27-31页 |
·气-液界面组装 | 第27-29页 |
·固-液界面组装 | 第29-30页 |
·液-液界面组装 | 第30-31页 |
·配位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 第31页 |
·配位聚合物与纳米科技的交融 | 第31-34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4-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8页 |
第二部分 界面组装含卟啉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纳米结构及其催化氧化应用 | 第48-12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48-67页 |
·卟啉和多卟啉阵列 | 第48-49页 |
·多卟啉阵列的构筑方式 | 第49-56页 |
·共价键连接多卟啉阵列 | 第49-51页 |
·自组装法构建多卟啉阵列 | 第51-56页 |
·氢键 | 第51-52页 |
·π-π堆积作用 | 第52页 |
·静电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配位作用 | 第53-56页 |
·金属-多卟啉阵列配位聚合物的界面组装 | 第56-61页 |
·气-液界面 | 第57-59页 |
·固-液界面 | 第59-60页 |
·液-液界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第二章 液液界面组装金属-多卟啉阵列配位聚合物纳米晶 | 第67-85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0页 |
·实验材料 | 第68页 |
·水-氯仿界面组装金属-多卟啉阵列配位聚合物纳米晶 | 第68-69页 |
·金属-多卟啉阵列配位聚合物纳米晶的固体基板转移 | 第69-70页 |
·所用到的结构表征仪器 | 第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80页 |
·金属-多卟啉配位聚合物纳米晶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70-77页 |
·Cd-TPyP多卟啉阵列 | 第71-73页 |
·Ag-TPyP多卟啉阵列 | 第73-75页 |
·Hg-TPyP多卟啉阵列 | 第75页 |
·Pt-TPyP多卟啉阵列 | 第75-77页 |
·金属-多卟啉配位聚合物纳米晶的XPS分析 | 第77页 |
·金属-多卟啉配位聚合物纳米晶的XRD分析 | 第77-78页 |
·金属-多卟啉配位聚合物纳米晶的UV-vis光谱分析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第三章 液液界面组装复合配位聚合物微/纳米梳 | 第85-102页 |
·引言 | 第85-86页 |
·实验部分 | 第86-88页 |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水-氯仿界面组装配位聚合物纳米梳 | 第86-87页 |
·复合配位聚合物纳米梳的固体基板转移 | 第87页 |
·所用到的结构表征仪器 | 第87-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98页 |
·Hg-TPyP/Hg-BPy配位聚合物梳状微/纳米结构 | 第88-95页 |
·界面反应时间对Hg-TPyP/Hg-BPy微/纳米梳形貌的影响 | 第95-97页 |
·配体结构对Hg-TPyP/Hg-BPy微/纳米梳的形貌的影响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液液界面组装金属-卟啉/金属-三嗪复合配位纳米管 | 第102-116页 |
·引言 | 第102-103页 |
·实验部分 | 第103-105页 |
·实验材料 | 第103页 |
·水-氯仿界面组装配位聚合物纳米管 | 第103-104页 |
·配位聚合物纳米管的转移 | 第104页 |
·Hg-TPyP/Hg-TPyTa复合配位聚合物纳米材料的元素分析 | 第104-105页 |
·所用到的结构表征仪器 | 第10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1页 |
·Hg-TPyP/Hg-TPyTa配位聚合物纳米管的组装 | 第105-106页 |
·Hg-TPyP/Hg-TPyTa纳米管的组成分析 | 第106-109页 |
·Hg-TPyP/Hg-TPyTa配位聚合物纳米管的光谱分析 | 第109-111页 |
·Hg-TPyP/Hg-TPyTa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讨论 | 第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6页 |
第五章 Pd-FeTPyP配位聚合物多层膜的固-液界面组装及其催化氧化研究 | 第116-127页 |
·引言 | 第116-117页 |
·实验部分 | 第117-1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17页 |
·Fe(Ⅲ)(TPyP)Cl的合成 | 第117页 |
·固体基片的表面处理及组装Pd-FeTPyP配位聚合物多层膜 | 第117-118页 |
·Pd-FeTPyP配位聚合物层层组装膜催化氧化环辛烯 | 第118页 |
·所用到的结构表征仪器 | 第118-11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3页 |
·Pd-FeTPyP配位聚合物层多层膜的固液界面组装 | 第119页 |
·Pd-FeTPyP配位聚合物层层组装膜催化氧化环辛烯的控制 | 第119-122页 |
·Pd-FeTPyP配位聚合物层层组装膜的催化氧化效率研究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7页 |
第三部分 界面组装含其它功能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纳米结构 | 第127-154页 |
第六章 含手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气-液界面组装及其性质研究 | 第127-140页 |
·引言 | 第127-128页 |
·实验部分 | 第128-129页 |
·实验材料 | 第128页 |
·手性配体的合成 | 第128-129页 |
·气液界面组装含手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 | 第129页 |
·所用结构表征仪器 | 第1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6页 |
·Pd-R(S)BNBP手性配位聚合物单层膜的构筑及特性 | 第129-132页 |
·光电子能谱和吸收光谱分析 | 第132-135页 |
·Pd-R(S)BNBP配位聚合物LB膜的圆二色性光谱分析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0页 |
第七章 气液界面组装含配合物配体的双金属配位聚合物 | 第140-154页 |
·引言 | 第140-141页 |
·实验部分 | 第141-142页 |
·实验材料 | 第141页 |
·4'-(4-pyridyl)-2,2':6',2"-terpyridine与其Fe(Ⅱ)配合物的合成 | 第141-142页 |
·气-液界面组装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 | 第142页 |
·所用到的结构表征仪器 | 第1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42-150页 |
·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单层膜的构筑及特性 | 第142-144页 |
·Langmuir-Blodgett方法沉积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多层膜 | 第144-145页 |
·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145-146页 |
·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吸收光谱 | 第146-148页 |
·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148-149页 |
·Cd-Fe(pyterpy)_2双金属配位聚合物膜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特性 | 第149-150页 |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54页 |
第四部分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54-15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56-158页 |
致谢 | 第158-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