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 ·毫米波的一般特性 | 第9-10页 |
| ·毫米波倍频技术简介 | 第10-12页 |
| ·毫米波高次倍频技术动态 | 第12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倍频器的基本理论 | 第14-20页 |
| ·倍频器概述 | 第14-15页 |
| ·倍频器的分类和分析方法 | 第15-19页 |
| ·倍频器的噪声和不稳定因素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雪崩二极管的工作机理 | 第20-40页 |
| ·雪崩管的工作特性 | 第20-32页 |
| ·击穿电压 | 第22-23页 |
| ·雪崩二极管半导体结构 | 第23-24页 |
| ·温度和空间电荷效应 | 第24-26页 |
| ·注入相位延迟和渡越时间效应 | 第26-28页 |
| ·小信号分析 | 第28-32页 |
| ·功率和效率 | 第32-37页 |
| ·大信号分析 | 第32-33页 |
| ·功率-频率限制——电子限制 | 第33-34页 |
| ·功率-频率限制——热学限制. | 第34-35页 |
| ·效率的限制 | 第35-37页 |
| ·噪声特性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W 波段雪崩管微带集成高次倍频器的研究. | 第40-72页 |
| ·高次倍频器输入电路研究 | 第40-45页 |
| ·低通滤波器的研究 | 第40-42页 |
| ·偏置网络的研究 | 第42页 |
| ·输入电路的研究 | 第42-45页 |
| ·W 波段微带-波导鳍线过渡的研究 | 第45-51页 |
| ·鳍线过渡的基本理论 | 第45-48页 |
| ·W 波段微带-波导鳍线过渡的研究 | 第48-51页 |
| ·低损耗平行耦合隔置结构研究 | 第51-56页 |
| ·平行耦合隔置的分析 | 第51-53页 |
| ·平行耦合隔置结构的仿真 | 第53-54页 |
| ·平行耦合隔置结构的实验结果 | 第54-56页 |
| ·高次倍频器输出电路的研究 | 第56-57页 |
| ·高次倍频器输出阻抗过渡段的研究 | 第56-57页 |
| ·输出电路的组合结构及仿真结果 | 第57页 |
| ·W 波段键合金丝特性研究 | 第57-67页 |
| ·金丝互联结构的准静态模型 | 第58-61页 |
| ·金丝互联结构的HFSS 仿真 | 第61-6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 ·W 波段雪崩管微带集成高次倍频器的研制 | 第67-72页 |
| ·雪崩管高次倍频状态下的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67-70页 |
| ·雪崩高次倍频器的整体仿真优化 | 第70-72页 |
| 第五章 W 波段雪崩微带集成高次倍频器的实验研究. | 第72-77页 |
| ·高次倍频器的实验平台和实物照片 | 第72-73页 |
| ·高次倍频器的实验研究 | 第73-77页 |
| ·高次倍频器15 次谐波频谱特性测试 | 第73页 |
| ·高次倍频器15 次谐波最大输出功率测试 | 第73页 |
| ·高次倍频器相位噪声及附加相位噪声测试 | 第73-75页 |
| ·高次倍频器最佳效率点和最佳工作点测试 | 第75-76页 |
| ·与国内外IMPATT 高次倍频源的比较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77页 |
| ·总结和改进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