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即时通讯媒介的效果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文章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0-11页
   ·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即时通讯媒介的内涵、传播特色和传播模式第12-20页
   ·即时通讯媒介的内涵第13-16页
     ·即时通讯工具即媒介第13-14页
     ·即时通讯媒介是技术发展和信息内容丰富的产物第14-16页
     ·即时通讯媒介下的传播活动是真实与虚拟的结合第16页
   ·即时通讯媒介的传播特点第16-18页
   ·即时通讯媒介的传播模式第18-20页
第三章 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6页
   ·效果研究的历史脉络第20-21页
     ·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第20页
     ·“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第20-21页
     ·70 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第21页
   ·效果研究的基本内容第21-23页
     ·传播效果的不同定义第21-22页
     ·传播效果研究的理论成果第22页
     ·媒介效果的研究方法第22-23页
   ·效果研究的历史启迪第23-26页
     ·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研究的网络环境第23页
     ·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研究的传播主体视角第23-24页
     ·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研究的传播要素整体第24页
     ·即时通讯效果研究微观与宏观的结合第24-26页
第四章 即时通讯媒介的效果及效果成因分析第26-54页
   ·即时通讯媒介的传播心理与使用行为特点第26-29页
   ·不同视角下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第29-42页
     ·时间维度下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第29-30页
     ·传播意图维度下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第30-31页
     ·效果性质维度下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第31-37页
     ·社会功能维度下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第37-42页
   ·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的成因分析第42-54页
     ·传播主体对效果的影响第42-45页
     ·其它传播要素对效果的影响第45-52页
     ·政策和法制因素对效果的影响第52-54页
第五章 改善即时通讯媒介效果的策略探索第54-62页
   ·工具设计上的技术改善第54-55页
   ·避免与克服网络成瘾第55-56页
   ·虚拟互动与现实互动的结合第56-57页
   ·技术改进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互动第57-58页
   ·弘扬个体主体性第58-59页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第59-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作者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7-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记者博客兴起的传播学意义及问题研究
下一篇:网络媒体软性控制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