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风俗习惯论文--中国风俗习惯论文--各种风俗专志论文--婚姻、丧葬论文

《仪礼·士昏礼》的文化学考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6页
   ·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第9-13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第13-16页
     ·文献考证法第13页
     ·比较研究的方法第13-14页
     ·文化史学的研究策略第14-16页
第2章 历史时期《仪礼·士昏礼》的研究状况第16-42页
   ·《士昏礼》的理论界定第16-25页
     ·婚礼与礼第16-18页
     ·"昏"与"婚"第18-19页
     ·《士昏礼》的起源第19-21页
     ·《士昏礼》的流变第21-25页
   ·先秦至今的研究成果概要第25-37页
     ·先秦的《士昏礼》研究第26-31页
     ·秦至清的《士昏礼》研究成果第31-34页
     ·近现代及今人的研究成果第34-37页
   ·前人的《士昏礼》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7-42页
     ·偏叙事、重考证第37-39页
     ·轻文化功能的探究第39-42页
第3章 《仪礼·士昏礼》文献研究第42-92页
   ·《士昏礼》中的"六礼"第42-47页
   ·《士昏礼》名物研究第47-79页
     ·名物学的缘起第47页
     ·关于"名物"的定义第47-48页
     ·《仪礼·士昏礼》的名物研究第48-79页
   ·若干仪式、习俗研究第79-84页
     ·馂余第79-81页
     ·合卺第81-83页
     ·摄盛第83-84页
   ·《士昏礼》的史前文化因素第84-92页
     ·聘财的史前文化因素第84-87页
     ·哭与婚礼不举乐第87-89页
     ·抢婚与昏时成婚第89-92页
第4章 《士昏礼》的文化功能研究第92-106页
   ·人类学家视野中的婚礼第92-97页
     ·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第93-95页
     ·以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对婚礼的研究第95-97页
   ·《士昏礼》的文化功能第97-106页
     ·婚礼的象征功能第97-100页
     ·婚礼的政治组织协调功能第100-102页
     ·婚礼的社会教化功能第102-103页
     ·婚礼维护女子社会地位的功能第103-106页
结语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北京外来知识青年群体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