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的引入 | 第14-26页 |
·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半个世纪的回顾与展望 | 第14-16页 |
·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经验与发展趋向 | 第14-15页 |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规律 | 第14-15页 |
·发达国家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阶段 | 第15页 |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新阶段 | 第15-16页 |
·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理论依据 | 第16-21页 |
·城市化 | 第16-17页 |
·城市现代化 | 第17页 |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17-18页 |
·城市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第18-19页 |
·城市空间拓展从二维式向三维式的转变 | 第19-20页 |
·城市效率与城市的聚集作用 | 第20-21页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需求与条件 | 第21-22页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客观需求 | 第21-22页 |
·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应具备的条件 | 第22页 |
·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划 | 第22-26页 |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 | 第22-23页 |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目标 | 第23页 |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 | 第23-26页 |
·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意义 | 第23-24页 |
·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总体性内容 | 第24页 |
·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区位性内容 | 第24-25页 |
·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系统性内容 | 第25页 |
·地下空间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城市的立体化再开发与地下综合体 | 第26-37页 |
·城市中心地区的立体化再开发 | 第26-31页 |
·城市中心地区的概念、范围和形成过程 | 第26页 |
·现代化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特征及再开发特点 | 第26-28页 |
·国内外城市中心地区再开发概况 | 第28-31页 |
·城市地下综合体 | 第31-37页 |
·地下综合体的涵义、组成和发展概况 | 第31-33页 |
·地下综合体的类型与组合方式 | 第33-35页 |
·地下综合体规划中的几个问题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城市地下空间(Geo-Space)的构成方式 | 第37-46页 |
·城市地下空间的布局形态 | 第37-44页 |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结构与形态 | 第37-38页 |
·城市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功能演化 | 第37-38页 |
·城市地下空间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 第38页 |
·地下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 | 第38-39页 |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探讨 | 第39-44页 |
·城市地下空间形态种类 | 第39-42页 |
·城市地下空间布局方法 | 第42-44页 |
·城市地下空间系统的类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城市的地下交通空间—对上海地下交通系统的调研分析 | 第46-58页 |
·地铁 | 第46-54页 |
·地铁站地下空间开发现状分析 | 第46-50页 |
·交通功能为主的开发 | 第46-48页 |
·交通和商业功能并重的开发 | 第48-49页 |
·商业功能为主的开发 | 第49-50页 |
·规划建设中的上海地铁站地下空间开发的特点 | 第50-53页 |
·上海南站 | 第50-51页 |
·人民广场站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整体规划 | 第53页 |
·突出交通功能 | 第53页 |
·地下空间的人性化 | 第53-54页 |
·地下停车场 | 第54-58页 |
·地下停车场存在的若干问题 | 第55-56页 |
·地下停车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实例分析各国的地下空间的利用状况 | 第58-68页 |
·国外经验 | 第58-64页 |
·日本 | 第58-61页 |
·美国 | 第61-62页 |
·法国 | 第62-63页 |
·加拿大 | 第63-64页 |
·国内经验 | 第64-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一 图表清单 | 第71-76页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工程实践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