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坐标转换中基于改进遗传算法求解病态方程的探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遗传算法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页 |
·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遗传算法的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遗传算法的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地球的数学描述和坐标系的基本理论 | 第18-27页 |
·地球的几何形状及数学描述 | 第18-21页 |
·地球的数学描述 | 第18-19页 |
·地球坐标参照系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我国常用的坐标参照系 | 第21-24页 |
·1954年北京坐标系 | 第21页 |
·1980年西安坐标系 | 第21-22页 |
·“新1954年北京坐标系” | 第22-23页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 第23-24页 |
·GPS测量中的地球参照系和参考框架 | 第24-25页 |
·1984年世界大地系统 | 第24-25页 |
·国际地球参照系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 第25页 |
·地方独立坐标系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不同坐标系的坐标转换 | 第27-37页 |
·引言 | 第27页 |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模型 | 第27-33页 |
·三参数模型 | 第27-28页 |
·布尔沙-沃尔夫模型 | 第28-31页 |
·莫洛金斯基模型 | 第31-33页 |
·武测模型 | 第33页 |
·坐标转换中转换参数的求解方法 | 第33-34页 |
·三点法 | 第33-34页 |
·多点法 | 第34页 |
·大地坐标系与空间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34-36页 |
·大地坐标系转换成空间直角坐标系 | 第34-35页 |
·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成大地坐标系 | 第35-36页 |
·GPS测量数据向地面坐标系的二维转换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病态性分析及处理病态性的常用方法 | 第37-48页 |
·病态性及其分析 | 第37-39页 |
·Gauss-Markov模型 | 第37-38页 |
·G-M模型的病态和良态 | 第38-39页 |
·病态性与复共线性的关系 | 第39页 |
·病态性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第39-41页 |
·病态性产生的原因 | 第39-40页 |
·病态性的危害 | 第40-41页 |
·病态性的诊断方法 | 第41-42页 |
·处理病态性的常用方法简介 | 第42-44页 |
·有偏估计 | 第42-43页 |
·病态观测方程的直接解算方法 | 第43-44页 |
·处理病态问题的一些改进算法 | 第44-47页 |
·用 L曲线法确定岭参数 | 第45-46页 |
·两步解法的基本原理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基本遗传算法 | 第48-60页 |
·遗传算法简介 | 第48-49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 | 第49-51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49-50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 第50-51页 |
·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 | 第51-55页 |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 第55-59页 |
·模式定理 | 第55-58页 |
·欺骗问题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病态方程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页 |
·标准遗传算法的不足和改进方式 | 第60-62页 |
·标准遗传算法的缺陷 | 第60-61页 |
·遗传算法改进方法的研究 | 第61-62页 |
·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 | 第62-65页 |
·算法的优点 | 第62-63页 |
·算法的计算原理 | 第63-65页 |
·算法的理论分析 | 第65页 |
·算例分析 | 第65-70页 |
·算例1 | 第65-67页 |
·算例2 | 第67-69页 |
·算例3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