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5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第2章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提出的渊源 | 第15-23页 |
·公平正义等相关概念阐释 | 第15-17页 |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提出的渊源 | 第17-23页 |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形成的沃土 | 第18-19页 |
·西方文化思潮对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形成的中介性作用 | 第19-21页 |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21-23页 |
第3章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3-39页 |
·关于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目标的思想 | 第23-24页 |
·揭露和批判旧社会的不公平 | 第23页 |
·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 第23-24页 |
·关于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的思想 | 第24-29页 |
·建立保证人民公平享有各项民主权利国家制度 | 第24-26页 |
·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各民族公平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 第27页 |
·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基础 | 第27-29页 |
·追求共同富裕的公平正义观 | 第29-33页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工农联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 第30-31页 |
·以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 第31-32页 |
·反对两极分化,坚持按劳分配,主张公平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 第32页 |
·坚持综合平衡,强调区域产业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 第32-33页 |
·关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公平正义文化观 | 第33-35页 |
·重视文化教育,给广大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 第33-34页 |
·教育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 | 第34页 |
·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面向社会实践 | 第34-35页 |
·反对和警惕带有特权色彩的文化教育 | 第35页 |
·毛泽东关于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关系的思想 | 第35-36页 |
·争取民族独立,捍卫民族尊严 | 第35-36页 |
·高举反帝、反殖、反霸大旗,坚持国际公平正义 | 第36页 |
·毛泽东在战争问题上的公平正义思想 | 第36-39页 |
第4章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评析 | 第39-49页 |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的历史价值 | 第39-44页 |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利益是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的核心 | 第39-41页 |
·构建人民当家作主和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是毛泽东毕生追求的重要目标 | 第41-42页 |
·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根本保证 | 第42-44页 |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44-49页 |
·在实现公平正义目标设计方面的局限性 | 第44页 |
·在指导公平正义实践理念方面的局限 | 第44-45页 |
·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前提、方式乃至手段方面的局限性 | 第45-46页 |
·在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及其实践主体方面的局限性 | 第46-49页 |
第5章 毛泽东公平正义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49-55页 |
·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实现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 | 第49-50页 |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 第50-51页 |
·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 第51-52页 |
·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第52-53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社会民生建设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