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9页 |
·泡沫塑料简介 | 第11-12页 |
·泡沫塑料的种类及优缺点 | 第12-15页 |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 第15-23页 |
·包装材料 | 第15-17页 |
·食品包装 | 第15-16页 |
·缓冲包装 | 第16页 |
·一次性包装 | 第16-17页 |
·热绝缘材料 | 第17-18页 |
·汽车零部件 | 第18-20页 |
·汽车内装饰材料 | 第18-19页 |
·汽车保险杠 | 第19页 |
·其它零件 | 第19-20页 |
·建筑材料 | 第20页 |
·合成木材 | 第20-21页 |
·体育用品 | 第21页 |
·工业材料 | 第21页 |
·聚丙烯发泡材料发展的市场前景 | 第21-23页 |
·研究聚丙烯发泡材料的紧迫性 | 第23-24页 |
·聚丙烯发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24-25页 |
·发泡用HMSPP的研究现状 | 第25-30页 |
·PP接枝改性 | 第25-26页 |
·直接合成长支链PP | 第25-26页 |
·传统PP接枝改性 | 第26页 |
·PP交联改性 | 第26-30页 |
·辐射交联 | 第26-28页 |
·化学交联 | 第28-29页 |
·硅烷接枝交联改性 | 第29-30页 |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常用成型方法 | 第30-32页 |
·挤出成型 | 第30-31页 |
·注射成型 | 第31页 |
·模压成型 | 第31-32页 |
·聚丙烯发泡珠粒的发展现状 | 第32-37页 |
·常规生产方法 | 第32-33页 |
·改性PP用以改善珠粒的性能 | 第33-35页 |
·改善收缩性能 | 第33页 |
·提高刚性 | 第33-34页 |
·提高弹性 | 第34页 |
·润滑性能的改善 | 第34-35页 |
·其他生产方法 | 第35-37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37-39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7-38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9-45页 |
·原料与仪器 | 第39-40页 |
·原料 | 第39页 |
·实验仪器及型号 | 第39-40页 |
·实验步骤、工艺 | 第40-42页 |
·HMSPP的制备 | 第40-41页 |
·HMSPP的后处理 | 第41页 |
·AC母粒的制备 | 第41页 |
·发泡珠粒的制备 | 第41-42页 |
·发泡材料的制备 | 第42页 |
·分析测试 | 第42-45页 |
·熔体流动速率(MFR)的测定 | 第42页 |
·凝胶含量wg的测定 | 第42页 |
·泡孔结构的观察 | 第42页 |
·密度的测定 | 第42-43页 |
·导热系数的测定 | 第43页 |
·力学性能的测试 | 第43-44页 |
·邵氏硬度的测试 | 第43页 |
·拉伸强度的测试 | 第43页 |
·冲击强度的测试 | 第43页 |
·弯曲强度的测试 | 第43-44页 |
·尺寸稳定性的测试 | 第44页 |
·吸水性的测试 | 第44-45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59页 |
·高熔体强度PP的制备 | 第45-47页 |
·辐照剂量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第45页 |
·敏化剂种类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敏化剂浓度对熔体强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HMSPP与普通PP的性能比较 | 第47页 |
·高熔体强度PP发泡珠粒的制备 | 第47-49页 |
·制备高熔体强度PP发泡珠粒的几种工艺流程 | 第47-49页 |
·不同工艺流程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49页 |
·普通PP发泡珠粒与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泡孔形态的比较 | 第49-50页 |
·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因素 | 第50-55页 |
·凝胶含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50-51页 |
·发泡剂用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成核剂种类和含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发泡温度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发泡时间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密度的影响 | 第54页 |
·发泡珠粒在不同温度下的最佳发泡时间 | 第54-55页 |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55-56页 |
·PP可发性珠粒模塑成型后的表观形态 | 第55页 |
·发泡剂用量对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成核剂含量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发泡珠粒发泡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与一些常用泡沫塑料性能比较 | 第56-59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69-71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