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剖析 | 第10-18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概念之辨析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真实的“公共利益”之内涵 | 第12-14页 |
一、政府的权力扩张导致公共利益的“泛化” | 第12页 |
二、“公共利益”与私人财产的保护 | 第12-13页 |
三、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的发展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目前世界上对公共利益范围界定的立法体例 | 第14-15页 |
一、概括式 | 第14页 |
二、列举式 | 第14-15页 |
三、概括和列举并用式 | 第15页 |
第四节 目前我国各界对“公共利益”范围的认识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土地征收权之界定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之区别 | 第18-19页 |
一、适用范围不同 | 第18页 |
二、法律效果不同 | 第18-19页 |
三、补偿标准不同 | 第19页 |
四、适用的法律不同 | 第19页 |
五、适用的程序不同 | 第19页 |
第二节 土地征收的特点 | 第19-20页 |
一、主体的特定性 | 第19-20页 |
二、目的的公共性 | 第20页 |
三、手段的强制性 | 第20页 |
四、征收的补偿性 | 第20页 |
第三节 土地征收权设立 | 第20-23页 |
第四节 公益征收和非公益性征收的界分问题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目前针对土地征收权发展出来的“变异”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公共利益界定不清的缘由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根本无界限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立法机关、行政主体或者司法机关成为单一界定主体 | 第26-29页 |
一、立法机关成为单一的界定主体 | 第26-27页 |
二、行政主体成为单一的界定主体 | 第27-28页 |
三、司法机关成为单一的界定主体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标准模糊不清 | 第29-30页 |
一、公共利益以大多数人之利益为标准 | 第29-30页 |
二、以地域标准(或区域性)来界定 | 第30页 |
第四节 “公共利益”在立法中界定的缺失 | 第30-31页 |
第五节 “公共利益”在司法中界定的缺失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有限政府下土地征收目的之应然 | 第33-40页 |
第一节 划清土地征收中国家公权力与公民私权利的边界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避免土地征收中的权力滥用与滥用权利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减少政府行政权力向公共行政市场转化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尽量消除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公共利益判断的影响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目的之法律规制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的原则 | 第40-42页 |
一、最小侵害之原则 | 第40-41页 |
二、利益平衡原则 | 第41页 |
三、比例原则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完善公共利益界定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 第42-45页 |
一、听证程序的运用 | 第43页 |
二、司法审查之确立 | 第43-45页 |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土地征收目的之设想 | 第45-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