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执行难”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11-22页 |
| 一、“执行难”的概念界定及其现状 | 第11-14页 |
| (一) “执行难”的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二) “执行难”的现状 | 第13-14页 |
| 二、“执行难”的原因剖析 | 第14-22页 |
| (一) “执行难”原因的综合考量 | 第14-19页 |
| (二) “执行难”原因的核心——社会信用缺失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 | 第22-31页 |
| 一、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 (一) 社会信用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 (二)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3-24页 |
| 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 (一)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 第24-25页 |
| (二)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 | 第25页 |
| (三) 形成全社会约束机制的需要 | 第25-26页 |
| 三、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模式选择 | 第26-31页 |
| (一) 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简介 | 第26-28页 |
| (二) 发达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模式分析 | 第28页 |
| (三) 关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模式的构想 | 第28-31页 |
| 第三章 社会信用体系与“执行难”问题的破解 | 第31-41页 |
| 一、难题破解的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 (一) 规范与制约守信主体 | 第31页 |
| (二) 树立诚信观念,增强履行意识 | 第31-32页 |
| (三) 完善信用信息披露和共享体系以获得执行财产 | 第32页 |
| (四) 健全失信惩戒机制促使履约利益引导和威慑机制的建立 | 第32页 |
| 二、现行实践及其效果 | 第32-37页 |
| (一) 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 | 第32-34页 |
| (二) 各地法院的创造性实践 | 第34-37页 |
| 三、建议与展望 | 第37-41页 |
| (一) 建立人身基本信息系统 | 第37页 |
| (二) 确立与完善实名制 | 第37-38页 |
| (三) 确立大额交易非现金制 | 第38-39页 |
| (四) 完善工商登记和税务征纳制度 | 第39页 |
| (五) 衡平信用征信与合法权益的维护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