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犯罪学论文

当前农村地区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特点及其治理策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前言第9-10页
第一章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基本概念第10-17页
 一、农村黑恶势力概念的演变第10页
 二、农村黑恶势力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第10-11页
  (一) 地域特征第10-11页
  (二) 群体特征第11页
  (三) 行为特征第11页
  (四) 实施多种违法犯罪行为并严重危害社会第11页
 三、农村黑恶势力类型第11-17页
  (一) 按群体性质分类第11-14页
  (二) 按成员结合形式分类第14-17页
第二章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特性第17-21页
 一、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第17页
 二、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违法犯罪行为第17-18页
 三、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思想基础第18-19页
 四、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行为特征第19-21页
第三章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形成的社会背景环境及发展趋势第21-29页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结构及其变化第21-23页
  (一)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变革第21-22页
  (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第22-23页
 二、现阶段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第23-26页
  (一) 现阶段农村社会治安的主要特征第24-25页
  (二) 现阶段农村社会治安面临的困境第25页
  (三) 现阶段农村“打黑除恶”工作现状第25-26页
 三、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发展趋势第26-29页
  (一) 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第27页
  (二) 犯罪团伙以合法形式强行聚敛财富第27-28页
  (三) 农村黑恶势力会进一步向政治领域渗透第28-29页
第四章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的治理策略第29-36页
 一、夯实确保农村社会治安安定的经济基础第29-30页
  (一) 增加投入,加快农村发展第29页
  (二) 深化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第29-30页
  (三) 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第30页
 二、巩固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大局的政治基础第30-31页
  (一) 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社会底层需求第30页
  (二) 依靠广大群众,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第30-31页
  (三) 建立合法社团,畅通基层民官沟通渠道第31页
 三、营造优化农村社会治安秩序的思想基础第31-32页
  (一) 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农村主流旋律第31页
  (二)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巩固农村文化阵地第31-32页
  (三) 通过有效的制度化手段,建立农村文化制度第32页
 四、落实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的工作基础第32-36页
  (一) 加强涉黑刑事立法工作,完善涉黑法律制度第32页
  (二) 严厉惩治腐败,除掉黑帮“保护伞”第32-33页
  (三) 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第33页
  (四) 提高对社会管理层面的控制第33页
  (五) 加大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力度第33-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程项目复杂性研究与复杂性管理
下一篇:民族和谐发展:理论与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