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地方农业经济论文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导向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生态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呼唤生态农业和生态食品的出现第11页
     ·各国政府大力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第11-12页
     ·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第12页
     ·发展生态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第12-13页
     ·生态农业是构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基础第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目标第18页
     ·创新点第18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与优势第21-28页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问题第21-25页
     ·三峡库区乡村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第21-22页
     ·三峡库区乡村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第22-23页
     ·三峡库区乡村污染严重第23-24页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第24-25页
     ·三峡库区乡村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第25页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第25-28页
     ·三峡工程和西部开发给三峡库区乡村带来了新的机遇第25页
     ·三峡库区乡村优越的自然气候第25-26页
     ·三峡库区乡村资源丰富第26-28页
3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价第28-38页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页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28-33页
   ·评估的基本模型第33页
     ·收集整理基本数据第33页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第33页
     ·运用加权评分计算各子系统及综合得分值第33页
   ·三峡库区乡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33-38页
     ·数据来源第33-35页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第35-36页
     ·各子系统及综合得分值的计算第36页
     ·三峡库区乡村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水平及趋势评价第36-38页
4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因子第38-43页
   ·三峡库区乡村区位、交通驱动第38页
   ·三峡库区乡村优势资源开发驱动第38-40页
     ·生物资源第38-39页
     ·能源资源第39页
     ·旅游资源第39-40页
   ·三峡库区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驱动第40-41页
   ·三峡库区乡村科技驱动第41页
   ·三峡库区乡村政策驱动第41-43页
5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导向模式研究第43-57页
   ·农地立体经营发展导向模式第43-47页
     ·旱地立体经营生态模式第43页
     ·水旱轮作模式第43-44页
     ·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第44-45页
     ·坡耕地保土增产生态技术第45-47页
   ·林地立体经营发展导向模式第47-48页
     ·农林混作模式第47-48页
     ·多品种混植结构模式第48页
   ·生态畜牧业发展导向模式第48-50页
     ·牧草-饲料林-秸杆饲料多样化模式第49-50页
     ·生态加工模式第50页
   ·庭院经济型发展导向模式第50-52页
   ·优质特色果品基地发展导向模式第52-53页
     ·鲜果基地模式第52页
     ·加工基地模式第52-53页
   ·科研+种(养)+加工+市场发展导向模式第53页
   ·榨菜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导向模式第53-55页
     ·种植基地模式第54页
     ·加工基地模式第54-55页
   ·道地中药材基地发展导向模式第55-56页
   ·消落带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第56-57页
6 典型模式效益分析第57-64页
   ·榨菜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模式效益分析第57-59页
     ·经济效益第57-58页
     ·社会效益第58-59页
     ·生态效益第59页
   ·科研+种(养)+加工+市场模式效益分析第59-61页
     ·经济效益第59-60页
     ·社会效益第60-61页
     ·生态效益第61页
   ·“桑-草-菇-畜-沼”模式效益分析第61-64页
     ·经济效益第62页
     ·社会效益第62页
     ·生态效益第62-64页
7 三峡库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第64-69页
   ·树立科学全面的生态农业发展观第64页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第64-65页
   ·科学示范,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第65页
   ·加强人才培养和劳动者技能培训第65-66页
   ·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第66页
   ·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第66-67页
   ·重视对库区腹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第67页
   ·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法规和环境监控机制第67-69页
8 结论与问题第69-71页
   ·结论第69-70页
   ·问题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胡适“具体性”和闻一多“绘画美”之比较
下一篇:论现当代小说中的婚外恋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