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气相脉动式固态发酵反应器生产球孢白僵菌孢子粉的中试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 1. 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微生物杀虫剂 | 第14页 |
| ·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 | 第14页 |
| ·球孢白僵菌 | 第14-15页 |
| 2. 球孢白僵菌的发酵生产 | 第15-19页 |
| ·球孢白僵菌的发酵工艺 | 第15-17页 |
| ·液体深层发酵 | 第15-16页 |
| ·固态发酵 | 第16页 |
| ·液固两相发酵 | 第16-17页 |
| ·固体发酵装置 | 第17-19页 |
| 3. 昆虫病原真菌固态发酵的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 ·温度 | 第19-20页 |
| ·培养基含水量及相对湿度 | 第20页 |
| ·光照 | 第20-21页 |
| ·通气 | 第21-22页 |
| ·发酵基质 | 第22页 |
| 4. 水活度对昆虫病原真菌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水活度对昆虫病原真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水活度调节机理 | 第23页 |
| 5. 干燥方式对昆虫病原真菌的影响 | 第23-26页 |
| ·干燥方式 | 第23-24页 |
| ·变温处理 | 第24-25页 |
| ·干燥速度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引言 | 第26-30页 |
| 1. 立论依据 | 第26-28页 |
| 2.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 第30-4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 ·材料 | 第30-31页 |
| ·菌种 | 第30页 |
| ·培养基 | 第30页 |
| ·主要仪器 | 第30-31页 |
| ·方法 | 第31-34页 |
| ·液体发酵 | 第31页 |
| ·固体发酵 | 第31-32页 |
| ·固体发酵生物量测定 | 第32页 |
| ·产孢量测定 | 第32页 |
| ·正交设计的设置 | 第32-33页 |
| ·调节水活度的方式 | 第33页 |
| ·调节液体培养基水活度的方法 | 第33页 |
| ·孢子活力的测定 | 第33-34页 |
| ·抗逆性检测 | 第34页 |
| ·生物测定 | 第34页 |
| ·含水量测定 | 第3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 ·固相发酵条件优化 | 第34-36页 |
| ·温度对固体发酵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基质含水量、基质厚度、接种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固体发酵基质的产孢条件优化 | 第36-38页 |
| ·温度对产孢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相对湿度对产孢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利用调节水活度提高分生孢子质量 | 第38-42页 |
| ·调节水活度对球孢白僵菌液体种子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38-39页 |
| ·调节水活度对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39页 |
| ·调节水活度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调节水活度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质量的影响 | 第40-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2页 |
| ·利用水活度调节提高孢子质量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 | 第44-5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 ·材料 | 第44页 |
| ·菌种 | 第44页 |
| ·方法 | 第44-46页 |
| ·分生孢子干燥处理 | 第44页 |
| ·产孢量测定 | 第44页 |
| ·含水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 ·杂菌率的测定 | 第45页 |
| ·孢子活力的测定 | 第45页 |
| ·孢子抗逆性检测 | 第45页 |
| ·生物测定 | 第45-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含水量的影响 | 第46页 |
|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杂菌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活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抗逆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毒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光照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52-62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 ·材料 | 第52页 |
| ·菌种 | 第52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52页 |
| ·方法 | 第52-54页 |
| ·预培养 | 第52页 |
| ·持续光照和完全黑暗培养 | 第52-53页 |
| ·不同光质培养 | 第53页 |
| ·不同光照响应培养 | 第53页 |
| ·不同光照强度培养 | 第53页 |
| ·产孢量测定 | 第53页 |
|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 第53-54页 |
| 2. 结果和分析 | 第54-62页 |
| ·持续光照与完全黑暗对球孢白僵菌生长及产孢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持续光照与完全黑暗对菌落形态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持续光照与完全黑暗对球孢白僵菌菌落生长的影响 | 第55页 |
| ·持续光照与完全黑暗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持续光照与完全黑暗下培养的菌丝形态以及产孢结构 | 第56-57页 |
| ·光质对球孢白僵菌菌落形态及产孢的影响 | 第57-59页 |
| ·光质对球孢白僵菌菌落形态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光质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光照响应时间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光照强度对球孢白僵菌产孢的影响 | 第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讨论 | 第62-64页 |
| 第七章 小结 | 第64-66页 |
| 1. 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64页 |
| 2. 利用水活度调节提高孢子质量 | 第64页 |
| 3. 干燥方式对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 4. 光照调节球孢白僵菌产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