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司法权监督与制约的理论考量 | 第12-18页 |
·司法权的源起------以近代中国为中心的考察 | 第12-13页 |
·司法权的概念 | 第13-14页 |
·司法权的特征 | 第14-15页 |
·两难的抉择——司法独立与司法监督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司法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解读 | 第18-36页 |
·权力监督与制约模式之评述 | 第18-23页 |
·立法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考察 | 第18-20页 |
·检察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考量 | 第20-22页 |
·行政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评析 | 第22-23页 |
·权利监督与制约模式之解析 | 第23-27页 |
·刑事诉权监督与制约模式剖析——从被害人的角度考察 | 第23-24页 |
·民事、行政诉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解读 | 第24-27页 |
·程序监督与制约模式之分析 | 第27-34页 |
·刑事诉讼监督与制约模式考量——以陪审制度为中心 | 第27-32页 |
·民事诉讼监督与制约模式之探究——以再审程序为视角 | 第32-33页 |
·行政诉讼监督与制约模式评述——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核心 | 第33-34页 |
·新闻媒体监督与制约模式之考量 | 第34-35页 |
·职业道德监督与制约模式之研究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司法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完善 | 第36-42页 |
·权力监督与制约模式之改善 | 第36-37页 |
·立法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完善 | 第36页 |
·检察权监督与制约模式之建构 | 第36-37页 |
·行政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重构 | 第37页 |
·权利监督与制约模式之重塑 | 第37-38页 |
·被害人刑事诉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改进 | 第37-38页 |
·民事、行政诉权监督与制约模式的修正 | 第38页 |
·程序监督与制约模式之建构 | 第38-40页 |
·陪审制度监督与制约模式的建构 | 第38-39页 |
·民事再审程序监督与制约模式的重塑 | 第39-40页 |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监督与制约模式的重建 | 第40页 |
·新闻舆论监督与制约模式的改善 | 第40-41页 |
·法官职业道德监督与制约模式的修正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7-48页 |